踏春正當時,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提醒市民謹防意外傷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孫淑玉 通訊員 吳明順 張晴
春風和煦、萬物復甦,當前正是市民登山踏青的好時節,但隨着外出活動增多,也導致各類外傷事故多發。據統計,3月18日—24日,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共接呼救電話14000餘個,調度派診3500餘次,救治各類急症傷病員3300餘人,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各類意外傷居各病種首位。
3月22日11時,在牟平區某風景區遊玩的劉先生,在上山途中不慎扭傷踝關節,疼痛難忍,不能活動,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聞訊後立即調派120急救人員火速趕到現場,給予傷者包紮固定等搶救治療,而後迅速將其轉往醫院進一步檢查救治,目前患者傷情穩定。
3月23日15時許,在福山區某公園遊玩的趙女士不慎摔傷胳膊,同行朋友撥打120求救,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立即調派120急救人員火速趕到現場,給予傷者止血、包紮等搶救治療,趙女士目前已入院進一步治療。
隨着天氣逐漸轉暖,踏青、登山等活動成了不少人的優先選擇。在此,煙臺市120提醒:登山時在注意保暖的同時要穿比較寬鬆的衣物以及運動鞋,最好是穿登山鞋,防止摔倒。行走時一定注意腳下路面,爬山前做好熱身運動。很多人對熱身運動認識不足,在山腳下時應該做一些熱身運動來舒展肌肉,這樣能夠使身體各部位都處於一種運動的狀態,避免關節扭傷和肌肉損傷。另外,患有心臟病、急慢性支氣管炎等基礎病的人,要量力而行。
當意外發生時,該如何應對呢?發生外出血要第一時間止血,出現崴腳要學會“RICE”。對於受傷的人員,首先要觀察有無明顯流血傷口,若發現流血,應立即進行止血,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直接壓迫止血法,使用消毒紗布遮蓋傷口止血。如遇到加壓包紮不能奏效的動脈出血,可以使用止血帶止血法,建議用制式止血帶,如沒有可自制絞棒止血帶,材料可選橡皮條、寬布條、三角巾、領帶、毛巾等,禁用鐵絲、電線、繩索等物品以免勒傷皮膚及皮下組織。上止血帶的位置應在靠近傷口近心端,一般至少距離傷口邊緣5—10釐米。
崴腳主要指踝關節扭傷,多爲踝關節周圍韌帶的過度牽拉或撕裂,嚴重者可伴有撕脫骨折。主要表現爲扭傷部位迅速出現疼痛和腫脹,隨後出現皮膚瘀斑,嚴重時會不能活動。
發生踝關節扭傷後,請牢記四個關鍵詞(RICE):休息(Rest)。停止走動,靜止休息,護具保護,防止二次損傷,減輕組織滲出、腫脹;冰敷(Ice)。受傷24小時內可冷敷,有助於減少出血;加壓(Compress)。使用彈性繃帶或彈性大的衣物(如,絲襪),適當加壓包紮(鬆緊適度)減輕腫脹,過度加壓會加重腫脹、影響供血;擡高(Elevate)。擡高受傷的腳,高於心臟水平。增加血液迴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崴腳後搓揉和轉動會加劇組織的損傷,導致損傷的血管繼續出血,局部腫脹加劇,所以崴腳後千萬不要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