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山:從澳門哪吒市集談共享國家文化紅利
來源:環球時報
近年來,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媒介迭代,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影視、遊戲、電競、動漫等數字文化產品已經成爲全球瞭解中國的重要形式,同時也是我國港澳臺青少年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我國港澳臺青少年正在越來越多地同步享受到從《流浪地球》系列到《哪吒》系列、從《原神》到《黑神話:悟空》、從小紅書到DeepSeek等我國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優秀成果,積極構建港澳臺與祖國共同的文化經驗和文化認同。無疑,“一國兩制”的文化實踐,正在進入新階段。
6月7日到13日,“2025大三巴哪吒廟會市集”在澳門成功舉辦,且得到廣泛好評。這當然不是偶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文化紐帶作用。早在2005年,包括大三巴哪吒廟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就被正式納入到世界遺產名錄。2014年,澳門哪吒信俗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是唯一與哪吒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的哪吒信俗,既有民間神話的元素,也結合了本地區風俗文化,並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除建醮祈福外,還有飄色巡遊、搶花炮、醒獅採青及舉辦神功戲等本地區特色的民間信俗活動。
同樣,我國臺灣省也有許多與哪吒信俗相關的文物古蹟。位於高雄市的三鳳宮,始建於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原名三鳳亭,是我國臺灣省著名的道教文化場所。廟宇爲我國北方宮殿式建築,其中的哪吒太子是有着300多年曆史的木刻神像,而今仍端坐於香火中,哪吒出巡時乘坐的神轎也有百年以上歷史。位於臺南市的太子宮,始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宮內的鵝卵石柱和神龕木雕是鎮殿之寶。
與深入民心的媽祖信俗一樣,澳門的哪吒信俗與我國臺灣省等全國各地的哪吒廟和相關保護單位交流頻繁。自2014年起,澳門社會各界多次前往“哪吒祖庭”所在地四川省江油市,參加海峽兩岸哪吒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如此,哪吒信俗在東南亞國家也有着清晰的文化影響力。2023年12月,四川省江油市陳塘關道觀住持就與來自中國其他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的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出席了馬來西亞麻坡中壇元帥鬥姆宮舉辦的哪吒神像入火安座大典。而在新加坡供奉哪吒三太子的清福宮,則明顯受到我國閩南地區傳統廟宇建築形式的影響。這些都是中華文化根脈在當代的生動體現,我們尤其應當將這些活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從《黑神話:悟空》到《哪吒之魔童鬧海》爲代表的我國當代文化產業進行矩陣化整合,更新語態、語感,全面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活力,並實現新一輪立體化的國際傳播。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這就需要加快發展數字文化、智能交互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態,以此推動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我國港澳臺社會各界應抓住這一重要歷史機遇,既深入推動“一國兩制”的文化實踐實現新時代的新發展,又全面分享我國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的時代紅利,同時進一步活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流浪地球2:再次冒險》《原神》《黑神話:悟空》《哪吒之魔童鬧海》等生動鮮活的方式,在國際社會積極主動地建構新時代的中國敘事體系。(作者是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