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合規、成本:中企出海之痛,阿里雲有何解法?
出海,已是如今許多中企奔赴的前路。但這一路,需跨過許多道坎:
要自建數據中心還是上雲?選擇溝通更順暢的國內雲廠商,還是看似熟悉本地合規的海外雲廠商?如何計算出海業務的ROI?
在廣汽的出海過程中,這幾個問題也逐一浮現。甚至,在2024年,進入72個國家、賣了10萬輛車後,廣汽的業務體量還不足以分攤高昂的運營成本,雲的成本問題也開始進入了CFO的視野:
“車聯網才跑了多少輛車,但車聯網的技術底座、大數據局平臺對成本的佔用這麼大,你作爲技術架構的負責人,有沒有應對的手段?”
接踵而來的挑戰,讓廣汽集團基礎架構負責人王麒鈞一次次把目光投向了阿里:他和阿里雲合規體系的專家交流,瞭解阿里雲海外構建數據中心、應對分層分級安全合規挑戰、保存數據流轉的記錄等經驗;也選擇接入阿里的Lindorm,讓成本下降了50%。在這之中,他對阿里雲的認知逐漸刷新:“阿里雲不僅是我們雲服務提供商,還是我們出海的老師”。
回看2015年前後,阿里雲剛剛在香港建起了海外第一個數據中心。十年過去,今天阿里雲已經打造起“全球雲計算一張網”。
昨天,雷峰網參加2025阿里雲中企出海大會,發現算力、合規、成本,是企業家們提及的高頻詞彙。針對出海之痛點,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表示,阿里雲將以戰略級投入,加速打造全球雲計算一張網,加速AI產品國際化,增強出海諮詢、技術和服務團隊建設,爲中國企業出海鋪路搭橋。
那麼,阿里雲準備如何佈局,助力中國企業出海?
智算時代裡,大企業出海面臨的一大問題常常是:自建數據中心還是上雲。
此前廣汽想過自建萬卡集羣,但當王麒鈞提出這一需求時,首先遭到CFO的挑戰:“海外才賣了幾輛車?全球佈局數據中心,這筆賬算得過來嗎?”
事實上,算力中心的建設本就動輒三四年才能回本,要在這之前,先保證新業務順利上線、且保持穩定的消納,還要承擔設備折舊風險,對企業出海的業務初探而言,風險過大。
並且,一番調研後,王麒鈞也發現,除了卡的購置成本,高性能的存儲和網絡也是一項挑戰;且與海外人員的溝通方式、工作思路之差異,也讓海外運維人員的部署成爲一大難點。對此,阿里雲智能集團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首席解決方案架構師韓鴻源指出,數據中心的運維,“難的不只是把一萬張卡放在一起,而是讓它們有效率地跑起來”。
他也補充說,雲計算除了提供基礎設施,還要提供技術能力和軟件能力,這需要大規模的用量才能磨練出來。而這,便是阿里雲在長時間出海沉澱中積累下來的經驗。
從去年起將出海列爲獨立業務的阿里雲,在全球29個地域運營了87個可用區,可提供394款雲與AI產品、59項技術服務。三個月前,阿里雲墨西哥數據中心開服,且宣佈泰國第二座數據中心正式啓用。今年出海大會上,吳泳銘也表示,阿里雲將加速打造全球雲計算一張網。阿里雲國內和海外基礎設施統一技術架構、統一服務平臺,能讓企業免受業務遷移之苦。
而具體到算力的佈局,阿里雲智能集團首席技術官,通義實驗室負責人周靖人介紹到,阿里以靈駿爲首的整個智算集羣,在海外部署超過10萬張GPU的同時,也會提供存儲、網絡線性擴張等相關服務,以及一系列運維的監控,幫助業務做模型訓推。
同時,在業務量不大但對延時要求高的場景中,邊緣節點的需求逐漸旺盛。邊緣計算能顯著降低數據傳輸的時延,還可以按需部署,降低初始投資,適合對時延敏感但業務規模較小的應用場景,如自動駕駛、工業物聯網、實時視頻處理等。
周靖人透露,阿里雲也在積極部署邊緣節點,至今已覆蓋20多個海外節點,提供各種本地的部署方案。在邊緣網絡加速方面,還能與當地運營商合作提供服務提供專線。
除此之外,AI層面,吳泳銘也宣稱,阿里雲要加速模型出海、加速AI產品國際化。
通義大模型性能之強勁已是有目共睹。目前,阿里通義已開源200餘個模型,衍生模型數超10萬個,是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族羣。據Gartner報告,阿里雲領跑生成式AI工程領域,在產品特性與未來潛力兩大維度均排名全球第二。而阿里雲加速AI產品國際化的方式是:在增加海外AI基礎設施佈局的同時,加速部署通義大模型、百鍊、PAI、大數據等AI應用所需產品。
最後,談到出海,合規,是許多中企最頭痛卻也不得不面對的重要挑戰:
一方面,各地數據隱私、網絡安全等各方面法規要求迥異,這就要求企業在法律諮詢和本地化運營上,投入大量資源,對初次出海的企業尤爲困難。
另一方面,文化差異和本地團隊管理,也容易讓海外合規執行受阻。有技術人員笑說,在出海業務上找阿里雲的好處之一是:“至少投訴和溝通起來容易很多”。
不過,國內雲廠商在合規上是否會比外資雲面臨更多挑戰?對此,韓鴻源指出,阿里雲對海外合規的重視程度很高,在合規方面甚至會比外資雲更積極主動做完整。因此,即便外資雲可能比阿里雲稍微早一點點起步,但現在差距並不大。
韓鴻源還指出,除了技術能力層有合規條件之外,上層也要和應用結合做合規。而與具體應用結合落地,對人力也是一項挑戰。今年的出海大會上,吳泳銘也表示,阿里雲將增強對出海諮詢、技術和服務團隊的投入,爲中企提供國內+海外7*24小時一體化的服務體驗。
吳泳銘還介紹說,目前阿里雲已獲得超過150餘項安全合規認證,可以說是全球最全合規體系,未來也會繼續加大合規能力建設,比如通過Landing Zone與Well-Architected framework雲卓越架構框架,幫助出海企業構建IT基礎設施。
阿里雲正藉助自身出海積累的經驗,爲身後的中企們掃除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