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賓千字文細數3失去:大罷免沒有人或政黨是贏家

蘇俊賓臉書千字文細數臺灣3失去感嘆大罷免沒有人或政黨是贏家。(蔡依珍攝)

首波大罷免全數遭否決,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臉書指出,這1年是最糟糕的1年,其實大家都輸了,他點出臺灣失去不同立場謀求共識的可能、失去對重大議題的關注、失去對彼此信任的社會氛圍,感嘆大罷免沒有大成功,對社會傷害這麼大,沒有任何人或政黨是贏家。他也喊話賴清德總統放下、往前,在破碎的土地上,重建互信。

「我們經歷了怎麼樣的一年?」蘇俊賓說,過半數的在野黨,即便有着過半數的選票,揹負着還是正新鮮的民意,幾乎全數被戴上了一頂帽子:出賣國家,所謂的「公民」因爲立法院的幾次法案衝突、預算刪除覺醒了,說在野民代親共叛國。他認爲立法院的決議當然能監督和質疑,但在背叛國家、出賣國家的大框架下,毒樹自然產生毒果,輿論和鎂光燈已不檢視實際內容,當臺灣花了1年多的時間在討論到底有沒有背叛?最後決定要大規模消滅在野黨的立委時,「不管選舉結果如誰所願,其實我們大家都已經輸了!」

蘇俊賓也3問「我們失去了什麼?」,他認爲失去的是不同立場的人彼此基本的信任和謀求共識的可能,每隔4年選舉2次的激情,要平復已不容易,如今4年內的週期又面臨好多次的選舉跟罷免,「睜開眼睛,就在選舉,看到的言論,就是激化跟對立!」社會共識、基礎和信任幾乎不復存在。

蘇俊賓也提到,應該重大的議題,再也不重大,過去在立法院站上舞臺的焦點是重大民生法案,如今還有人關注嗎?要討論一定要和政治衝突關聯,選定立場才能夠稍微站上舞臺被討論一下,悲哀的是,這個立場,是政治框架上的立場,而不是議題本身的立場,他點出此刻對國家尤其重要的經貿議題、產業佈局的機會、社會安全網的破碎等,還有少子化、高齡化危機、急救章的綠能產業,好多需要站上舞臺充分被討論,引入專業對話的議題,這一年多,消失了大半的舞臺。

蘇俊賓說,頻繁動員下,社會的氛圍不再彼此信任,草木皆兵的氣氛下,新住民的身份、講話的口音、在公園拍個照、告別式誰可以來誰不可以來,過去不曾出現的議題都是問題了,基層民衆對立衝突的話題,這些高度張力的不信任,過去真的沒有這麼嚴重。

「罷免結束了,大罷免沒有大成功!」蘇俊賓直言,主張罷免的「公民團體」和執政黨失敗了,沒有被罷免的立委,其實也稱不上成功,原本利用4年問政成績爭取人民認同的制度,有1年多花在因應罷免,稱得上成功嗎?

對於人民、社會的傷害,更是傷害。臺灣在不同面向因爲大罷免,全都輸,政治的目的,是希望創造社會的發展與福祉,當整個社會的傷害這麼大的環境下,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或者一個政黨可以說是贏家,大家都輸了。

蘇俊賓也呼籲賴總統:「放下吧,往前看!」不管任期還有2年多或者6年多,賴上任迄今的1年多,因爲大罷免,是最糟糕的1年多,歷任總統的執政經驗,即便不考慮他黨的經驗,民進黨也有2位前任的總統,不論是陳水扁、蔡英文2位總統,爲什麼不這麼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就算在立院少數黨的陳水扁總統任內,也建立一定程度的朝野對話的基礎,不然不會有連任的機會,「手上握着權力的,纔有權力遞出橄欖枝!」如果在野黨提出的迴應非常不合理,人民終究會反映在選票上,不需要擔心。

蘇俊賓說,民意已經決定了,也再次確認,選舉制度的4年任期,公平的讓每個人表現,進而接受檢驗,這是重要的制度基礎,期待,爲了臺灣的未來,大罷免之後,「我們在破碎的土地上,重新建立可以看得到未來的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