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公約談判日內瓦登場 公民團體場外集結高喊「減塑」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今起至14日,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舉行。來自170多個國家代表齊聚日內瓦,吸引約3500人與會,規模創歷屆新高。特派記者曾原信/攝影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第二階段政府間談判會議(INC-5.2)今起至14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來自170多個國家代表齊聚日內瓦,吸引約3500人與會,規模創歷屆新高。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公民與公民團體,昨齊聚會場外倡議「減少塑膠生產」,呼籲制定一部具有法律約束力且雄心勃勃的公約,將人民與地球置於企業利益之上。

《全球塑膠公約》今起在聯合國歐洲總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舉行,臺灣時間今天下午4時舉行開幕大會,晚上7時舉行開幕記者會。

儘管臺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無法參與正式談判,環境部仍派出觀察團全程參與,隨時關注條文發展與產業影響。長期關注環境與永續議題的聯合報也派記者前往日內瓦,即時報導全球塑膠公約談判進度。

「減少塑膠污染」、「別再加速我們的毀滅」、「我們要強而有力的條約」,來自全球各地五六百名公民團體與個人昨在開會前夕,齊聚聯合國廣場高喊口號,身穿黃色、紅色與橘色衣服,象徵這場危機的迫切性與塑膠過度生產所帶來的威脅,而這些塑膠大多來自化石燃料。

此次倡議由綠色和平瑞士分部、「擺脫塑縛聯盟」(Break Free from Plastic)等組織共同發起,聯手呼籲各國正視塑膠與氣候危機之間的結構性關聯。綠色和平組織全球塑膠公約談判代表團負責人福布斯(Graham Forbes)受訪指出,面對日益惡化的塑膠危機,訂定強而有力的條約,刻不容緩。

「除非你從源頭停止生產這麼多塑膠,否則永遠無法終結塑膠污染。」福布斯強調,有效的《全球塑膠公約》應具三大核心,包括大幅削減塑膠總產量、禁止有毒化學添加物、並提供充足資金以確保公正轉型。

綠色消費與循環經濟專家喬埃爾·艾漢(Joëlle Hérin)表示,塑膠生產預計在2050年前成長3倍,唯有終結塑膠時代,才能保護我們的健康、社區與地球,「若不設定全球減塑目標,這項公約註定失敗」。

瑞士慈善組織「加利福基金會」代表洛麗安·崔莫拉(Laurianne Trimoulla)指出,上屆談判有多達221名來自化石燃料與石化產業的遊說人士參與談判,人數超越所有代表國成員,日內瓦是原油與石化貿易的主要樞紐,這次的遊說人數可能還會更多,「少數企業的利益,影響着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呼籲全球共同關注,現在就需要一部堅實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

根據聯合國大會公佈的議程,會議預將於臺灣時間今天下午4時正式揭幕、晚上7時開幕記者會,隨即展開各工作小組協商。大會目標在8月8日前彙整成單一文本,於8月9日提交全體會議審議,法律起草小組則預計最遲在8月13日完成草案,以便在8月14日閉幕前提交最終案文供委員會審定。

聯合國自2022年啓動《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歷經3年共5輪談判。第五輪首階段(INC-5.1)於去年11月在韓國釜山舉行,原希望公約草案能拍板定案。惟因產油國與石化業反對將「限制塑膠生產」納入條文,堅持聚焦於末端處理,談判陷入僵局,最終僅通過《主席文本》作爲後續基礎。聯合國環境署遂將今年8月於日內瓦舉行的會議定調爲第二階段(INC-5.2),源頭減量仍是本屆談判的核心戰場。

綠色和平組織全球塑膠公約談判代表團負責人福布斯(Graham Forbes)指出,面對日益惡化的塑膠危機,訂定強而有力的條約,刻不容緩。特派記者曾原信/攝影

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公民與公民團體,齊聚會聯合國廣場倡議「減少塑膠生產」,呼籲制定一部具有法律約束力且雄心勃勃的公約,將人民與地球置於企業利益之上。特派記者曾原信/攝影

▪整理包/臺灣20%關稅排「後段班」 一表看各國稅率排名 ▪整理包/臺灣關稅出爐!20%高於日韓 川普關稅新舊稅率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