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延動力半年連融三輪 單月交付破百臺

《科創板日報》8月6日訊(記者 李明明)在4月份的人形機器人半馬比賽中走紅後,鬆延動力又傳來了新消息。

近日,鬆延動力宣佈已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本輪由金浦投資領投,北汽產投、中金資本、晶科能源、贇匯資本、優山資本、卓源亞洲、元智未來等跟投。自今年上半年以來連續完成的第三輪融資,累計融資次數高達六輪。

此外,《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公司新一輪融資也正在籌備中。

7月份實現量產交付105臺

鬆延動力於2023年9月成立,在今年4月的北京人形機器人馬拉松大賽上,鬆延動力的“小頑童”N2奪得了亞軍,也因此爆火,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

目前,鬆延動力已經形成兩大產品線,一類是雙足人形機器人包括N2和E1,一類是仿真人形機器人。

此前,鬆延動力創始人、董事長姜哲源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在北京機器人馬拉松比賽後的一個月之內,公司就拿到了1000臺以上訂單,到6月爲止,總的訂單規模已經突破2000臺,總合同額已經超過1個億。

他透露,7月份,鬆延動力實現量產交付人形機器人105臺,其中N2型號交付92臺,E1型號交付13臺。這一成績不僅環比增長176%,還創下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量產及交付紀錄。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目前,鬆延動力正處於產能快速爬坡階段。其自啓動量產至今不足2個月,便達成單月交付破百臺的規模。

姜哲源進一步表示,"今年是鬆延動力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馬拉松後1個月內意向訂單突破2000臺,合同額超1億元,教育教具/商業演出佔比超60%,文旅展廳需求激增。我們需要爲客戶批量化的交付穩定可靠的人形機器人產品。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在北京、常州和東莞佈局了生產基地。”

伴隨着海量訂單的,是巨大的交付壓力。姜哲源形容,交付是一道“鬼門關”。如果產能達不到、交付不過來的話,客戶們都會來催,到那時公司的溝通成本會非常巨大。此外,就算產量達到預期,還存在一個風險,如果機器人交付後可靠性不夠,出現大量損壞返修的情況也是公司無法承受的。由此,姜哲源拉着全公司的硬件組、生產組一起,召開了“百日誓師大會”——大幹100天,解決量產和交付問題。他說,“拼盡全力做好交付,是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

當務之急是交付問題

2025 年,人形機器人賽道融資火熱,一口氣拿到新錢的國產人形機器人公司名單裡,除了宇樹科技、銀河通用,又新增了星海圖、千尋智能和它石智航。其中,它石智航(TARS)以 1.2 億美元天使輪刷新了中國具身智能賽道的“天使輪天花板”;銀河通用拿下 11 億元人民幣大單,宇樹科技也傳出約 7 億元進賬,每一樁都足夠讓市場側目。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鬆延動力本次融資受到國家級產業基金、頂級戰略投資方與一線財務投資機構的密集加持,呈現出鬆延動力從“技術驅動”向“產業協同”的戰略升級。

作爲領投方,金浦投資的入局具有顯著的產業協同意義。其爲上海國資背景、國家級產業基金,管理規模超600億元,在半導體、先進製造領域佈局深遠。而人形機器人的關節驅動、運動控制算法等核心技術,本質上是半導體、精密製造與AI算法的交叉領域。金浦投資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投後賦能經驗(如協助企業對接地方政府資源),或將助力鬆延動力在產能擴建中獲得支持。

而北汽產投的加入,則直指人形機器人在汽車製造場景的落地潛力。此前,北汽重卡已在塗裝車間應用發那科機器人進行高精度噴塗,而鬆延動力的N2機器人在動態平衡、精細化操作上的技術優勢(如半馬比賽中展現的連續空翻能力),恰好契合汽車工廠對裝配、質檢環節的智能化需求。

此外,鬆延動力的投資方還包括英諾天使基金、SEE Fund無限基金、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九合創投、北京未來科學城基金等。

在受到資本青睞的同時,交付也成了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一位人形機器人賽道的投資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對於一家商業化機器人公司來說,拿單與交付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二者缺一不可。唯有同時鍛造出強勁的市場拓展能力與高效的履約交付能力,才能真正打通從商機獲取到價值落地的全鏈路,形成健康可持續的商業化閉環。“如果訂單兌現不了,估值模型或將瞬間崩塌,現金流和供應鏈是我現在盯得最緊的兩條紅線。”

他認爲,交付瓶頸首先指向供應鏈韌性的考驗。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如高精度減速器、力矩傳感器、AI芯片)依賴全球化供應,訂單激增可能暴露上游產能錯配——比如某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產能規劃跟不上下游需求,導致整機裝配“卡脖子”。這種情況下,企業是否有備選供應商體系、能否通過提前鎖單鎖定產能,直接影響短期交付能力,進而關係到客戶留存率(尤其是B端大客戶的長期合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