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R緩不濟急 工商團體:重啓核電
財經熱門
臺電在覈電機組紛紛除役,燃氣、燃煤新舊機組事故頻傳,供電穩定度引發各界關切,雖核安會明年將啓動1億元的SMR研究計劃,瞭解新核能技術國際發展趨勢及管制情形,不過,工商團體直言,國際間認定備轉容量率應在15%水位纔算安全,檢視臺灣現況實難達標,且新式核能的採用緩不濟急,應先推動核一、核二、核三廠延役,纔是務實作法。
因應賴清德總統表示,對新核能技術保持開放態度,但任何政策改變需滿足核安無虞、核廢料有解、社會共識3重要前提,纔可繼續進行,核安會明年將啓動1億元的SMR研究計劃,瞭解新核能技術國際發展趨勢及管制情形,將來也會視情況規畫與SMR及微型反應器(MMR)相關的4年期研究計劃,初估所需經費爲8億。
針對核安會佈局SMR、MMR技術,工總予以肯定,但直言,臺灣當前迫切需要穩定的電力,現階段才導入新核能技術實太慢了些,最快的方式應該讓核一、核二、核三廠延役,確保在短時間內,讓供電維持穩定。
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表示,近期臺電將備轉容量率維持在6%以上,前幾天甚至還看到降至3%左右,遠低於15%的國際標準,但對企業來說,尤其是臺灣希望吸引外資投資,供電穩定是最重要的,再來就是便宜的電價。
賴正鎰表示,林口電廠2號機故障後,產業一定會擔心供電穩定,而臺積電的臺中廠就有發電機組,常會聽到發電機運作的聲音,尤其今年自己發電自己用的頻率又更高。這就代表供電很不穩定,且若再有其他突發事件發生,恐導致大規模停電。賴正鎰呼籲政府,應恢復核電,除重啓核一、二、三廠外,也要重建核四廠,臺灣是海島型國家,應該要維持30%的核電佔比,新式核能短時間還沒辦法上線,遠水救不了近火。
賴正鎰強調,臺灣想要成爲AI王國,也知道AI資料中心的用電有多高,對於經濟部喊出到2030年以前都不缺電的說法存疑,且不客觀,臺電應常出面說明供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