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轉型長照卡關 學者:制度與法規銜接斷鏈
政府爲私校提供轉型長照的諮詢及指引,卻未協助排除後續的困難,甚至出現限制,導致全國退場私校規畫轉型者衆,投入營運卻迄今未見。學者直言,核心問題在於制度設計與法規銜接出現斷鏈,導致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建議政府須協助轉型私校排除路上的障礙。
教育部過去曾對大專校院提出退場轉型機制,成效有限。臺北大學社工系教授曾敏傑指出,二○一四年前後有多所大學陸續停辦,當時就應積極啓動轉型機制,現在看來似乎太慢。他提醒高中職轉型應吸取大學端失敗經驗,教育部雖訂辦法供學校評估,但時效太短無法如期完成,最後只能將校地捐給地方政府,或被國立學校收編。
轉型牽涉跨部會法令整合也是一大挑戰。曾敏傑說,從教育部體系轉入衛福部,程序繁瑣,學校無法僅憑一紙公文完成身分切換,老師不能直接當照服員,整體團隊得重建,還要評估市場、人力、在地需求,這些都是關卡。
中正大學高齡社會勞動與福祉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林博文說,開明高商等私校雖已取得轉型長照機構的主管機關許可,但實際尚未投入營運,因政府對轉型過程規範嚴格,校舍改建須依衛福部長照設施標準,涉及建築強度、動線規畫與安全設施,審覈流程繁瑣,皆須逐項覈對;若某地住宿型長照已足夠也不覈准,例如宜蘭蘭陽技術學院因區域內資源飽和,轉型受限。
新北市議員黃心華表示,退場私校轉型是危機中的轉機,也補足社福政策所需能量,建議市府建立完善轉型輔導機制,從制度面協助學校走出困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