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陸磊: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湖州報道
7月4日上午,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湖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金融學會主辦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交流會在浙江湖州召開。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匯聚各方力量,着力推進綠色金融發展。”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表示,一是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二是積極引導金融支持自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三是繼續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四是繼續支持和指導綠色金融區域改革創新工作,支持浙江湖州能力建設基地等寶貴探索。
浙江作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率先實踐地,其綠色金融改革探索具有典型意義。
陸磊表示,浙江以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爲引領,在立法實踐、標準探索、可持續信息披露、政策激勵、產品創新及數字化平臺建設等方面,形成了以“湖州經驗”爲代表的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相當一部分成功實踐傳播和複製到我國多個地方,乃至其他國家和地區。
2015年12月,湖州成爲國內首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申報城市。如今,湖州綠色金融改革已走過十年。自2017年成爲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來,湖州市綠色信貸年均增長41%,綠色信貸餘額佔全部貸款比重超33%,高於全國平均近20個百分點。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雁雲指出,多年來,浙江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深化“2211”金融現代化系統推進工程,尤其是以湖州、衢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爲突破口,在綠色金融地方立法、打造數字化基礎設施、構建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浙江方案和浙江經驗,有力促進了綠色金融與經濟低碳轉型的良性互動。
面向未來,浙江對深化綠色金融改革、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充滿信心與決心。張雁雲表示,下一步,浙江將堅持深化改革,錨定“走在前、挑大樑”,奮力打造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示範窗口;把準關鍵處、着力點,全力打造綠色金融發展的硬核成果;持續聚合力、強保障,積極營造發展綠色金融的一流生態,以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爲美麗浙江、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同時,打造湖州綠色金融能力建設基地,推進綠色金融綜合創新中心、宣教培訓中心和交流合作中心建設,持續提升綠色金融國內影響力和認可度。希望中國人民銀行和各金融機構一如既往給予浙江更多的指導和支持。
綠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專業機構的推動。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懷清表示,今年是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十週年。10年來,在各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綠金委在綠色金融理念傳播、支持政策落地、產品服務創新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力地支撐了湖州等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試點工作,深度參與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等一系列國際合作,充分展示了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中國金融學會將一如既往地爲綠金委舉辦學術活動、開展學術研究、加強對外合作交流等提供支持和創造條件。
聚焦轉型金融這一領域,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在題爲《轉型金融的國內外進展與前景》的主旨演講中表示,轉型產業佔經濟的比重遠大於純綠產業。在政策、標準和能力到位之後,轉型金融業務有望呈爆發式增長。政策支持方面,國際上,《G20轉型金融框架》包括了五大支柱、 二十二條原則。在我國,中國人民銀行已經編制了四個行業的轉型金融目錄,我國已有多地出臺了地方性轉型金融標準。其中湖州啓動了一批轉型項目,並提供了激勵政策、轉型規劃模板和“碳賬戶”等服務。
馬駿進一步表示,銀行的轉型規劃包括該機構在短(如五年)、中(如十年)、長期(2060年前)內降低其碳排放(包括自身運營碳排放和投融資碳排放)的路徑、目標和具體措施。建立轉型規劃之後,銀行需要通過採取三大舉措來落實:一是爲客戶提供綠色與轉型融資,推動高碳客戶減碳;二是降低對不可轉型客戶的貸款敞口;三是提高對低碳客戶的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