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陸磊:“南沙金融30條”突出三大亮點,以金融服務針對性切入南沙發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珊 龐成 南沙報道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簡稱“南沙金融30條”或“意見”)。
5月13日,由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南沙金融30條”發佈會在廣州南沙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在會上作政策發佈並致辭。陸磊表示,意見圍繞將廣州南沙建設成爲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金融創新功能承載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重要節點,部署了完善創新創業金融服務、加強社會民生領域金融服務、發展特色金融產品、推進粵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開展跨境金融創新與交流、完善金融監管機制6個方面、27項金融改革創新工作,具有三個方面的突出亮點和特色。
陸磊表示,“在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意見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出,是我們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以金融服務支持創業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具體的一些體現。期待南沙的實踐,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場景更加豐富多元。”
一是突出立足灣區,重在創業創新,這是灣區持久的核心競爭力。意見堅持以南沙所能服務灣區所需,推動綠色金融、數字金融、航運金融、跨境資管、國際租賃和保理等特色金融產業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產業、高端製造產業、數字產業、海洋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進一步強化南沙對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的支撐作用。例如,鼓勵銀行業同外部投資機構合作,探索“貸款+外部直投”等業務新模式,鼓勵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海洋高技術產業,強化對重大海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涉海企業等領域的金融服務。
二是突出協同港澳,重在金融服務便利化、現代化、數字化,這是粵港澳三地居民企業的重要需求。意見圍繞社會民生金融服務、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等重點領域,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助力將廣州南沙建設成爲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例如,便利港澳居民跨境支付探索試點、開展信用卡視頻面籤,支持在廣州期貨交易所推出與香港交易所跨境合作品種,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跨境保險產品。
三是突出面向世界,重在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這是南沙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意見明確開展跨境金融創新與交流,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積極研究加快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相關工作,積極引入主權財富基金、家族辦公室、風投創投等多元化投資機構,加快建設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基地,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金融業務試點。
陸磊表示,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以及廣東省人民政府,進行了多次調查研究、溝通、協調製定出臺了意見,在制定的過程當中也得到了港澳金融管理部門、在粵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大力支持。部分金融開放創新工作已經穩步推進並落地,受到了廣泛歡迎,比如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開戶跨境理財通、跨境股權投資便利化、新型國際貿易結算等業務事宜。
“這個意見不是‘平地起高樓’,而是在南沙已有的紮實基礎和穩慎探索階段,實現了政策供給與實際需求間的動態匹配,金融服務與產業特色間的有效對接,制度型開放與創業創新活力間的積極互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監管間的統籌協調”,陸磊表示,意見的出臺是金融政策供需雙方對接、金融服務有針對性地切入南沙發展的一個實踐過程。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廣州南沙金融產業發展,積極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工作,爲南沙開發開放與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金融支撐。人民銀行相關分支機構要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強對金融機構業務的指導,積極推動各項金融創新業務開展。各金融機構要加強業務培訓,更精準的理解政策,用好政策,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質效和市場中投融資便利化設計,助力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貢獻更多更好的金融力量。
陸磊補充道,“政策支持是外力,自立、自主、自強是內因,意見的出臺是關鍵一步,但更重要的是用足、用好政策支持。我期待並相信,南沙的經營主體、金融機構在這一塊沃土上深耕細作、久久爲功,走出一條高效推動、動員各類要素的、充分迸發創新的活力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