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校園霸凌受害者被迫轉學 議員批北市制度與現實落差大

8成校園霸凌受害者被迫轉學成黑數,議員批北市制度與現實落差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校園霸凌事件頻傳,雖有通報制度存,但校方往往以和解處理,最後受害者被迫轉學收場。北市議員耿葳指出,制度與現實面落差大、黑數多,市府應跨局處成立「校園霸凌防治中心」接住受害者。臺北市長蔣萬安承諾,會請北市教育局研議,包括對加害者的強制輔導及公開相關案件處理進度。教育局表示,北市設有「校園霸凌防制諮詢委員會」跨局處整合與督導的平臺,相關資源整合事宜會提委員會討論。

校園霸凌事件頻傳,但校方往往以和解處理,北市議員耿葳指出,制度與現實面落差大、黑數多,市府應跨局處成立「校園霸凌防治中心」接住受害者。(本報資料照)

耿葳表示,去年接到家長陳情女兒在校遭男同學性侵,但男方家長反過來控告受害者性侵,校方還刻意掩蓋事實、態度偏袒男同學,最後受害者不敵壓力、自行轉學,但這並非單一事件,她所接獲的校園霸凌有8成都是受害者轉學,小孩都認爲「爲什麼我是受害者,還要離開熟悉的學校」。

「臺北市到底有什麼樣的制度可以接住受害者」,耿葳直言,臺北市成立反霸凌專線、有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學校也有防治小組和申訴管道, 看似齊全,但是很多破洞還是沒辦法協助家長和學生解決問題,因爲制度與現實面落差大,市府跟校園各自爲政、缺乏統籌,通報雖然存在,但學校傾向內部消化,常直接不成案,黑數極多,表面上雙方輔導、和解,但其實是受害者離開學校。

耿葳建議,應成立「校園霸凌防治中心」,由教育局主責,其他社會局、衛生局、法務局跨局處加入處理,不要家長、學生受了委屈還四處碰壁;再者,須強制輔導加害者,因爲通常是被害者離開學校,加害者留下繼續欺負其他同學,要從根源上做解決,讓加害者接受心理輔導跟治療,嚴重時予以停學處置,而不是讓受害者承擔後果;另設立公開透明資料庫,定期統計霸凌案件類別、但不公佈各資,讓社會大衆可以同步追縱處理進度,徹底翻轉懲罰錯位的狀況。

教育局表示,已依「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設有「校園霸凌防制諮詢委員會」,作爲跨局處整合與督導的重要平臺,統籌規畫北市防制計劃與策略並整合資源,針對議員提議,會提至委員會討論整合相關資源事宜。

教育局強調,法規明定學校對霸凌事件得依法採取暫時安置、個別輔導或轉介輔導單位等措施,於尊重當事人意願前提下維護學生權益,對於行爲人也須採取適當管教措施,達到改過及反省進而預防的目的;面對校園霸凌事件秉持零容忍態度,持續督導各校落實防制作爲,並加強心理輔導,營造安全、友善、尊重的校園環境。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遇到性騷擾勇於制止、勇敢說不,請撥打110、113

性侵害就是犯罪,請撥打110、113

現代婦女基金會 性侵害防治服務專線02-7728-5098分機7

婦女救援基金會 02-2555-8595

勵馨基金會諮詢專線 02-8911-5595/性騷擾專線04-2223-9595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勇於求助,遠離網路霸凌!檢舉網路霸凌iWIN熱線:02-2577-5118、教育部反霸凌投訴專線: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