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限縮發言人數遭批民主過場秀 彭啓明:不限制人數會議恐難進行
彭啓明表示,環評大會場地只有85個座位,限制20人是不得不的作法,如果讓所有人都進場,恐怕沒有任何足夠的空間來進行會議。記者李柏澔/攝影
環境部明天將於環評大會審查四接開發案,環境部爲控制發言時間,將限縮發言人數至20名,若超過人數則採抽籤方式抽出發言者。立委表示,環境部把總人數的原則當作讓快速通關、省去麻煩的免死金牌,環評儼然變成民主政治的過場秀。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會限制人數是爲了讓會議能夠進行,意見的彙集纔是最重要。
四接案明天將進入環評大會審查,前次審查登記發言民衆多達數十名,環境部在本次依「環境部環評審查旁聽要點」限制旁聽人數以20人爲原則,若超過,現場登記發言民衆須抽籤選出。至於未被抽到的民衆,可準備書面意見供環評委員和開發單位參考。
立委陳昭姿表示,環評審查特快車儼然變成失速列車,自從環境部長彭啓明上任以來,已經發生多次環評委員敞開大門光速通關的審查案件,彭啓明一再強調環評不要讓聲量凌駕於專業,卻任由團隊恣意玩法,一再挑釁法定程序的疆界。
陳昭姿指出,根據「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旁聽要點」,訂定原意是爲了維持會議秩序以及確保討論品質,進而做程序上的管理,並非硬性規定就是隻能20人次,環境部把總人數的原則當作讓自己快速通關、省去麻煩的免死金牌,然而該要點提到,旁聽總人數以20人爲原則,必要時得協調不同意見代表入場旁聽的文字,行政機關在實際會議中可依情況酌情處理,但不能限制人民表達意見的自由,也沒有法律授權環境部可以用抽籤的方式去決定誰能發言。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言人陳薇仲表示,環境部以抽籤限縮公民發言與參與大會權利,彭啓明強調專業審查、公開透明,程序正義、合法合規,但現在就是經濟部與臺電全力以赴的護航專員。
彭啓明迴應,環評大會場地只有85個座位,包含環評委員、旁聽民衆、媒體、開發單位與政府機關等,但上次現場卻擠進160人,限制20人是不得不的作法,當然也希望正反方能推出20人來發言,但因爲很難推出,因爲有人說自己是第三方說法,所以上次才讓所有人進場,但也讓整個會議的進行非常困難,意見的彙集是最重要的,如果讓所有人都進場,恐怕沒有任何足夠的空間來進行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