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大行溢價發行,資本夯實背後的戰略深意是何?

2025年3月30日,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齊發公告,擬向特定對象定向增發A股股票,合計募資5200億元。其中,財政部作爲核心認購方,包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全部新增股份,並參與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九成以上定增,總出資額達5000億元。此次注資規模創歷史新高,遠超1998年四大行剝離壞賬時的專項注資,彰顯政策層面對金融體系穩定的強力託底意圖。另外,本次注資還有一個核心亮點,就是溢價發行,反映市場對國有大行長期價值的認可。

那麼本次資本夯實的戰略深意是什麼呢?根據東北證券的研究報告,可以看出:此次注資不僅是短期資本補充,更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深層佈局;同時,化解債務風險,撬動信貸槓桿。孫國峰等學者過往研究表明,資本充足率高的銀行補充資本後,信貸增速可提升15%-20%。再者,優化資本結構,穩定分紅預期。2020年後國有行分紅率持續高於核心一級資本內生增速,導致資本內生比例下降。此次定增直接提升核心資本佔比,爲長期穩定分紅提供保障。儘管短期股息率小幅回落,但資本夯實後盈利韌性增強,長期分紅穩定性更受關注。

此次財政部注資或可能標誌着國有銀行體系從“被動防風險”轉向“主動擴能力”的新階段。短期市場或聚焦股息率波動,但中長期看,資本夯實與信貸擴張將形成“穩增長—提收益—促分紅”正向循環。投資者可借道金融地產ETF(510650)、銀行ETF華夏(515020)、港股通金融ETF(513190)等工具,把握政策紅利與估值修復機遇,佈局經濟復甦主線下的確定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