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龍崗“All in AI”戰略背後的三重邏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典馳 實習生林綺蓓 深圳報道

5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禮文堂內,一場深圳市龍崗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發展大會召開。

會上,深圳市龍崗區委書記餘錫權宣佈實施All in AI戰略,並揭牌成立全國首個政府直屬機構區人工智能(機器人)署(簡稱:人機署),發佈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發展、科技創新生態、人才發展環境等一系列政策舉措。

這個全國首個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府直屬機構,被業界視爲龍崗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突破。

該署負責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統籌規劃、生態建設、企業服務、場景推廣等職責,旨在成爲產業發展的核心引領者、創新資源的整合推動者、企業成長的全週期服務者、開放合作的積極促進者、政策實施和行業規範的有力保障者。

“成立人機署尤爲重要和迫切。過去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相關企業在遇到問題時,不清楚應向哪個部門求助,是應該找工信局、科創局還是街道辦事處,這類問題往往比較複雜。產業發展往往會經歷週期,有了人機署的指引,特別是在場景開發方面的引導,對減少行業波動和促進良性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圳卡伊瓦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其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更爲重要的是,這一創新機構的成立,承載着龍崗區“All in AI”戰略邁入系統性推進的關鍵重任,其背後更折射出地方政府在人工智能浪潮面前的前瞻性佈局。

正如餘錫權在大會上所言,成立人機署主要是基於三方面考慮:一是全面搶抓戰略機遇的需要,二是陪伴穿越產業週期的需要,三是整合資源乘勢而上的需要。

AI的“電氣化時刻”需要體制護航

“AI化與19世紀中期的電氣化、上世紀90年代的信息化具有相似的歷史地位。”餘錫權在大會上直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正迎來“通用技術革命”的關鍵節點,其影響將滲透至千行百業。

其核心的邏輯在於AI正在向電力、信息技術一樣的基礎性技術發展,通過廣泛滲透和深度改造各行業的生產邏輯與社會運行規則。

正如電氣化時代實現了從蒸汽到電力的“動力替代”,如今的AI正朝着幫助人類決策的方向發展。例如,特斯拉Optimus人形機器人通過“大腦”與“小腦”協同完成工廠物件的搬運任務,參與到生產生活的複雜決策當中。

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面前,更需要成立專門機構來集合優勢資源、統籌各項政策,全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龍崗區成立人機署,正是通過“專門機構+專項政策”的組合,將分散的要素資源集中調配,破解傳統部門職能分割導致的產業協同難題。

以“長期主義”應對技術泡沫風險

“任何技術和產業發展都不會一蹴而就。”餘錫權援引“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理論指出,幾乎任何一項重大創新出現後都會經歷萌芽期、泡沫期、幻滅期、恢復期到成熟期的波動。

這一理念直指AI產業發展的核心痛點。以25年前的美國互聯網泡沫爲例,谷歌、亞馬遜等國際巨頭,也都是歷經低谷後才步入成熟期。

而龍崗區成立人機署,正是爲了以穩定的政策與機構,對衝技術路線的搖擺和市場信心的波動,政府在人工智能長期發展過程中充當“戰略合夥人”與“長期陪伴者”。

不僅於此,人機署還將充當要素資源服務供給的角色,協調有關部門加強語料、算力、模型、空間、金融等,指導相關產業園區規劃、建設和管理,完善產業生態。

數據顯示,龍崗算力業務平臺公司灣東智算現有自建算力2000P,年底可建成萬P算力資源池。

《龍崗區加快創建“AI龍崗”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中提出,未來三年實現可調度社會智算資源40000P以上,建設10000P在線算力中心,加速算法生態構建和數據要素應用供給等人工智能三大關鍵基礎要素政策中均有涉及。

龍崗區將統籌“百億政府訂單”場景開放,推動AI技術在醫院、學校、市政工程等領域的深度應用,通過“科技篇”計劃爲中小企業提供市場驗證機會,降低早期技術企業的商業化風險。

這種“要素保障+場景反哺”的模式,爲穿越週期提供了基礎設施層面的確定性。

從“單點突破”向“系統重構”躍遷

去年以來,龍崗區依託在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的堅實基礎,發揮產業鏈完備、市場廣闊、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作了一系列佈局,打下了一定基礎。

目前,龍崗已集聚華爲、雲天勵飛等全產業鏈企業350餘家,2024年人工智能產業集羣增加值達40.52億元,增速6.5%。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羣入選“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名單”,盤古、“雲天飛書”等通用大模型實力強勁。

其中,昇騰芯片成爲國產AI服務器自主可控的首選,龍崗已建立全球領先的算力優勢,未來還將加速硬件國產化。

機構的設立,將進一步加速技術攻關與場景落地的“雙向奔赴”。據瞭解,該署將組織開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創新資源的整合、對接和成果轉化活動,協調指導組織相關企業開展與產學研資介的交流合作。

與此同時,該署還將構建全域全時“+AI”場景應用創新工作體系,會同有關部門挖掘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展智能社會場景應用示範,幫企業尋找應用場景。

當前,龍崗正以AI產業化與產業AI化“雙向驅動”爲核心路徑,通過供給端構建全要素生態、需求端激活全場景變革,加速打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閉環。

站在新的起點,龍崗區已繪就清晰的發展藍圖:力爭到2027年實現全球AI技術在龍崗區80%以上重點行業深度應用,建成一個國家級AI開源社區,形成全球開發者協同創新生態,落地100個全域全時智能應用標杆項目,覆蓋生產、生活、治理全場景,帶動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我們要打造‘零門檻的試驗場、無上限的夢想城’。”餘錫權表示,“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與大家一起,把握人工智能發展‘窗口期’,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