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破淨突圍,溢價定增探索資本補充新路徑

在3月30日四家國有大行官宣資本補充計劃後,3月31日,四家銀行召開定向增發投資者說明會,對投資者提問給予迴應。

梳理來看,投資者的問題重點集中在幾個方面:定增價格是如何確定的?發行價格低於每股淨資產是否符合規定?增髮帶來的每股收益攤薄,如何保障中小股東的權利?補充資本金後,計劃如何進一步提高盈利水平?

四家銀行管理層對上述問題一一給予迴應。綜合來看,本次定向增發屬於政策利好,認購資金來源於特別國債發行,且已提前鎖定增發對象,不會對二級市場產生“抽血”效應。

當天,銀行板塊走出“深V”走勢,逆勢上漲。截至收盤,建設銀行(601939.SH,00939.HK)A股漲幅超過3%,中國銀行(601988.SH,03988.HK)A股上漲1.82%,交通銀行(601328.SH,03328.HK)A股上漲1.22%,郵儲銀行(601658.SH,01658.HK)A股收盤漲幅爲0.19%。

溢價發行凸顯監管層認可

從公佈的預案來看,四家銀行本次定增發行價格均爲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A股均價的80%,在A股市場交易價格基礎上予以適當溢價。

其中,中國銀行本次發行股票價格爲6.05元/股,該行3月28日收盤價爲5.5元/股;建設銀行定增價格爲9.27元/股,3月28日收盤價爲8.52元/股;交通銀行本次發行價格爲8.71元/股,28日收盤價爲7.36元/股;郵儲銀行公告預案價格爲6.32元/股,28日收盤價爲5.2元/股。

市場觀點認爲,溢價發行凸顯了監管層對國有大行戰略轉型的實質認可,同時也可以有效對衝存量股份攤薄效應。

對於發行價格的確定,說明會上,四家銀行管理層主要成員均表示,發行價格是在統籌考慮原有股東和增資股東的利益、市淨率、資本補充規模、市場形勢等因素,會同定向增發對象合理確定的。

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生柳榮表示,本次建行發行價格爲9.27元/股,在A股市場交易價格基礎上予以適當溢價,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建行長遠發展的堅定支持,有助於提振市場對建行和行業的信心。本次發行兼顧了原有股東、增資股東利益。建行此次增資對原有股東每股收益攤薄比率較小,但增資定價較A股當前市價溢價較高,有效保護原有股東利益。

交通銀行董事會秘書何兆斌表示,本次定增的發行價格爲每股8.71元,較當前公司股票價格有較大幅度的溢價。這樣的定價主要基於多個方面的綜合考慮。一是體現大股東對交行長期發展的信心。二是兼顧中小投資者利益。三是符合市場化原則。

“目前銀行股在二級市場的股價普遍長期破淨,這個市場價格是市場各方接受的公允價格,其中國有投資者減持存量股票也是按照二級市場的價格。因此,遵循市場化原則,在定價上不宜與市場價格偏離度太大。”何兆斌稱。

郵儲銀行副行長、董事會秘書杜春野表示,目前國有大行A股估值水平普遍高於H股,在A股市場溢價發行,能夠最大限度保護銀行全體股東(包括A股股東和H股股東)的利益,將爲資本市場注入強大信心,有助於銀行業估值的進一步修復。

保護中小股東合法權益

根據證監會的規定,2023年11月後,中國證監會針對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出臺新規則,若上市公司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即“破淨”),則不允許以低於淨資產的價格進行定增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四家銀行本次定增價格均高於當前股價但低於每股淨資產,中行、建行、交行、郵儲每股淨資產分別爲8.18元、12.65元、13.06元、8.37元。此外,由於淨資產規模相應增加,短期內可能對每股淨資產、淨資產收益率有一定攤薄效應。市場也在關注,銀行有何彌補措施,以保障中小股東的權利。

對於破淨股定增,幾家銀行迴應稱,“本次發行定價取得了主管部門的審批同意,發行定價制定程序上合法合規。”

3月30日,四家大行均發佈了關於“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攤薄即期回報、填補措施及相關主體承諾事項”的公告。本次發行完成後股本增加,對2025年基本每股收益有一定攤薄影響,各家銀行將採取一定措施填補攤薄即期回報。

中國銀行董事會秘書卓成文表示,將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資本管理,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儘量減少本次發行對普通股股東即期回報攤薄的影響,充分保護普通股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擬採取強化募集資金管理、提升募集資金使用效率等系列措施。

杜春野也表示,下一步,郵儲銀行將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資本管理,提高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進一步增強盈利能力,儘量減少本次發行對普通股股東即期回報的攤薄影響,充分保護普通股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峰分析,短期來看,定增預計對ROE和股息率有一定攤薄,2025年,建行、中行、交行、郵儲四家大行ROE預計分別攤薄0.3、0.6、0.95和1.25個百分點,股息率預計分別攤薄0.22、0.42、0.93、1.02個百分點。長期來看,本次定增完成後,四家大行資本將進一步夯實,有利於國有大行鞏固提升穩健經營發展的能力,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靜態測算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分別提升0.48、0.86、1.27、1.51個百分點。

承諾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

3月31日,財政部表示,通過發行特別國債支持相關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有利於進一步鞏固提升銀行的穩健經營能力,促進銀行高質量發展,爲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和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有利於銀行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爲國民經濟行穩致遠提供有力支撐。

在說明會上,四家銀行也作出了一系列承諾。杜春野稱,將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堅持服務“三農”、城鄉居民、中小企業的戰略定位,大力實施“服務強縣富鎮行動”“公司業務提升行動”“城市業務攻堅行動”,把零售傳統優勢做深做透,加快培育公司金融和城市金融的新增長極,實現傳統優勢煥新和開闢“新質”投放,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

何兆斌稱,2025年交行將從5個方面開展重點工作:做實做細五篇大文章,做優做強上海主場建設,紮實做好客戶基礎提升,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對於此次注資後續安排,杜春野透露,待股東大會及類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本次定增相關議案後,將向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和上交所提交申請。通過審覈,並取得證監會註冊批文後,將擇機啓動發行。過程中,將依法依規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及時向市場公告相關進展。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若按照8倍乘數效應進行計算,5000億元注資約可撬動4萬億元信貸增量,有助於加大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資本實力提升後,銀行風險抵禦能力顯著增強,能爲化解房地產債務風險、地方平臺轉型提供安全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