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一社區加快探索“理想社區”治理新路徑

2024年以來,四會市以貞山街道碧海灣社區爲未來社區建設試點,深入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社區便利化、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低碳化,打造具有歸屬感、舒適感和未來感的理想社區。

據統計,碧海灣社區(以下簡稱“碧海灣”)常住人口1.3萬人,非戶籍佔比71%,已形成“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黨建體系,覆蓋98個樓棟、42戶別墅及12個商戶。通過“居民點單—聯盟派單—多方辦單”機制,碧海灣解決了電梯維修、綠化養護等難題32項。

強氛圍 促自治

針對人口融合難題,碧海灣以“睦鄰友好”爲主線,實施“文化浸潤+空間活化+品牌塑造”三大行動。

“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是其中重要抓手。2024年,碧海灣開展“情滿重陽”等活動32場,吸引居民超5000人次參與,讓新老居民在共享美食、共話家常中深化情感聯結。

碧海灣把下沉廣場玻璃房改造成“鄰里議事廳”,吸引居民自發組建書畫社、舞蹈隊等社羣12個,逐漸強化“熟人社區”氛圍。爲深化“‘肇’亮鄰里+”項目,碧海灣建立“社區能人庫”,推行公益積分兌換機制,帶動提升非戶籍居民參與率。

強服務 促幸福

碧海灣以居民需求爲導向,整合社區資源,構建覆蓋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體系。

基礎服務方面,升級長者飯堂,改造爲“社區共享食堂”,配備助老送餐車;設立“四點半課堂”“社區圖書館”,惠及雙職工家庭兒童230名;整合義診、中醫養生茶飲等服務,上線健康驛站,服務居民超3000人次;打造“中醫養生館+共享健身房”,服務中青年1800餘人。

智慧服務方面,彙集物業、醫療、家政等12項功能,建設“智慧社區”小程序,提高“指尖辦事”覆蓋率;推行“5日製工作法”,通過議事協商,解決垃圾分類、停車難題,提高居民滿意度。

強聯動 促融合

碧海灣居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盡在三個中心——服務中心、鄰里中心和活動中心。

服務中心實現智慧化“一網通辦”。碧海灣通過整合黨羣服務、健康驛站等資源,實現民政、社保等7大類38項高頻事項“一站式”辦理,老年代辦覆蓋率100%;盤活閒置商業樓打造“暖新驛站”,日均服務快遞員、外賣騎手200人次。

鄰里中心實現共享紐帶促融合。碧海灣通過推廣“三事分流”法(居民提事—網格議事—社區決事),新增停車位120個,改造綠化帶430平方米;引入智慧停車管理,建設光伏充電樁、潮汐車位,緩解“停車難”。

活動中心實現全齡友好增活力。碧海灣通過升級健身步道、體育館,舉辦廣場舞大賽、非遺體驗等活動,月均參與超1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