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劍閣縣人民醫院“組團幫扶”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來源:環球網

在綿陽市中心醫院第三批“組團式幫扶”的推動下,劍閣縣人民醫院通過“五大中心”建設與縣域醫共體協同發展,在急危重症救治效率、技術水平及基層服務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提升。近年來,該院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等級從C++躍升至B級,多項核心指標優於全國縣級醫院平均水平,爲川北地區縣域醫療高質量發展樹立了典範。

急救“高速路”打通生命通道,關鍵數據領跑同級醫院

劍閣縣人民醫院作爲川北地區急危重症救治的重要樞紐,依託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及新生兒救治“五大中心”,構建了覆蓋全縣的“基層首診-快速轉運-精準救治”全域急救網絡。數據顯示,2024年該院創傷中心救治患者5626例,胸痛中心接診662例,卒中中心完成靜脈溶栓2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從入院到血管開通時間(D2W)縮短至45.6分鐘,卒中靜脈溶栓率達92.8%,均優於全國縣級醫院平均水平。此外,該院在第十四屆胸痛中心全國大會上榮獲“心電一張網·心電診斷中心”國家級優秀單位稱號。

通過遠程心電診斷和“先診療後付費”綠色通道,該院成功縮短了基層胸痛患者的搶救時間,平均縮短40分鐘。依託“全國心電一張網”項目,醫院累計爲基層出具心電報告2萬份,預警危急值642例,成功避免多起猝死事件。在危重孕產婦救治方面,該院實現了橙色/紅色預警病例全搶救、母嬰零死亡,相關經驗得到省衛健委專項推介。

優質資源下沉“最後一公里”,11家鄉鎮救治單元築牢基層防線

爲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劍閣縣人民醫院在綿陽市中心醫院的指導下,完成了全縣11家鄉鎮中心衛生院胸痛救治單元的標準化建設,其中9家通過國家級驗收。通過遠程會診平臺,基層醫護人員能夠第一時間獲得縣級專家的指導,嚴重創傷患者轉診時間縮短30%。同時,“心電診斷一張網”覆蓋全縣38家醫療機構,2024年通過實時預警成功干預38例危急值病例。區域影像診斷中心和檢驗、病理中心試點實現了“基層採樣-縣級診斷”一體化,讓患者少跑路、數據多流轉。

技術與管理雙突破,微創手術量同比增長42%

在技術升級方面,劍閣縣人民醫院與上級醫院共建微創介入中心,2024年微創手術佔比提升至23.25%,三、四級高難度手術佔比達64.46%,胸腹腔鏡、神經介入等技術達到市內縣級領先水平。患者平均住院日從10.26天縮短至7.62天,降幅達25.7%,診療效率顯著提升。

在管理效能革新方面,該院通過“智慧醫院”建設達到電子病歷四級標準,引入綿陽市中心醫院現代管理體系,推動績效考覈與學科建設深度融合。幫扶團隊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0項,建立“導師制”培養45名骨幹醫師,打破縣域醫院“重臨牀輕科研”瓶頸。2024年,該院成功申報科研項目2項、發表SCI論文1篇,6個專科獲評廣元市醫學重點專科。

“組團式幫扶”長效化,從“輸血”到“造血”的質變

綿陽市中心醫院幫扶隊長表示,幫扶不是簡單派專家,而是要建立帶不走的人才梯隊和管理體系。通過“技術+管理+科研”三維度精準施策,幫扶團隊不僅開展了縣域首例神經介入手術等突破性技術,更推動醫院向“臨牀研究型”轉型。目前,該院正籌備申報國家級縣域臨牀重點專科,計劃三年內建成腫瘤、心腦血管等領域區域診療中心。

劍閣縣人民醫院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化醫共體建設,拓展“互聯網+醫療”應用,力爭打造“15分鐘健康服務圈”,爲川北地區縣域醫療高質量發展提供可複製的“劍閣模式”。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提升了醫院的綜合實力,也爲基層羣衆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代小雨、魏繼鴻、楊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