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腸道菌相互影響 克菲爾益生菌助入眠

長期睡不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圖/太陽星提供)

睡眠是基本的生理過程,可讓身體和大腦休息、修復和再生。然而全球失眠人口卻越來越多,例如美國約有5,000萬至7,000萬人睡不好;國健署2019年報告顯示,臺灣成年人失眠盛行率也高達23.5%,等於每5人就有1人睡不好。研究指出睡眠障礙與菌叢失調有關,所以每日額外補充包括太陽星全效克菲爾益生菌等益生菌產品,有助改變細菌叢生態,可能幫助入睡。

過去的研究指出,成人每天得睡足8小時,但日本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2019年在《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發表的研究論文顯示,研究人員花14年追蹤受試者睡眠狀況後,發現每天睡滿7小時的死亡風險最低,8小時睡眠習慣反而可能增加死亡的風險。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根據多項科學研究,2025年3月公佈「最佳睡眠品質」指南,表示睡眠時間會隨季節調整,季冬需要的睡眠時間長過夏季;德國的研究也顯示人類的深層睡眠(deep sleep)與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時間,以12月最長,6月較短。REM睡眠是最活躍的睡眠階段,此時人們會做夢,心率也會增加;而深層睡眠時段則是身體修復肌肉和組織、鞏固長期記憶的關鍵時刻。

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腸道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樣性發生變化,通常是有益細菌與有害細菌的比例變化、微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微生物代謝物產生的變化。臺大博士、中興大學副教授陳彥伯在其著作《克菲爾:長壽村的秘密》一書中,提及與臺北健康護理大學黃文經教授合作,進行克菲爾益生菌與睡眠障礙動物實驗。

陳彥伯表示,當實驗鼠被剝奪睡眠,會在血液與腦部累積很多氧化物質、發炎物質,腸道菌相紊亂,影響實驗鼠的探足行爲,活動力衰退,也不敢在空曠地方活動,出現畏縮在陰暗處的憂鬱症狀。當研究人員在實驗鼠的食物中添加克菲爾乳桿菌K6(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K6),實驗鼠的腸道菌羣改變,活動力增強,探足行爲改善,精神狀態獲得提升。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共組的研究團隊,也曾進行相同的睡眠剝奪實驗,並在知名期刊《細胞Cell》發表論文,表示實驗鼠每天96%時間處於清醒狀態,4天后就有80%實驗鼠過早死亡。研究人員指出,失眠、睡不好時,體內發炎細胞因子會過度釋放,心情、判斷力變差、學習力及敏銳度降低,健康變差,以致各種疾病風險上升。

印度、沙烏地阿拉伯、澳洲、南韓的多所大學曾進行一項跨國研究,並在國際期刊《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發表論文,指睡眠不足會擾亂腸道微生物羣,導致菌叢生態失調,加劇憂鬱、焦慮和認知能力下降等問題。

研究團隊最後都會建議補充益生菌、遵循健康飲食指南,以調整腸道微生物,認爲有減緩睡眠障礙、有利健康管理的潛力。舉例來說,太陽星全效克菲爾益生菌以7種專利益生菌、後生元——克菲爾乳桿菌M1以及益生元——膳食纖維的黃金三角配方製成,消費者體驗回饋也提及排便順暢後,腹脹不適感減少,也反映在睡眠品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論文最後,均強調需要更多臨牀實驗支持論證。

參考網址

https://journals.asm.org/doi/10.1128/spectrum.01437-2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622383/

https://www.ibroneuroscience.org/article/S0306-4522(24)00689-4/abstract

https://www.sleephealthjournal.org/article/S2352-7218(20)30004-8/abstract

補充益生菌有助改變細菌叢生態,幫助入眠。(圖/太陽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