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棲地改善用「塊石」堆砌遭批突兀 高美館迴應了
高美館一帶的內惟埤水岸進行棲地環境改善工程。(洪靖宜攝)
高雄市文化局於高雄美術館一帶正進行「內惟碑水岸棲地環境改善工程」,但現場如「塊石工地」,把水岸邊原有的灌叢與綠地緩坡改以砌石整修,有民衆認爲與周圍綠樹成林相較下較爲突兀;高雄市文化局說,該工程是採用生態工法,不用水泥固定塊石,因此靠物理性堆疊來穩固邊坡,工程規畫期間也與在地相關生態團體的訪談,取得社會共識,且未來水位復原後美感形式刻正與廠商調整中,目標將以能呈現自然水岸植物、草地爲主的樣貌。
高雄美術館正進行「內惟碑水岸棲地環境改善工程」,水岸邊灌叢與綠地緩坡,改以砌石整修,周圍可見有怪手正施工,步道旁也有多個塊石,張姓民衆認爲與美術館周圍綠樹成林不搭,相當突兀,葉姓民衆則說與美術館形象比較下較爲「生硬」,但水位若升高後應該就不會有問題。
高美館一帶的內惟埤水岸進行棲地環境改善工程。(洪靖宜攝)
高雄市文化局解釋,內惟埤一直以來在內惟地區具有區域滯洪功能,滿水位時會溢流至愛河。經年累月受到連年風災、降雨水位消長波動,形成內惟埤水岸出現多處掏空,造成土壤流失、塊石崩落、生態棲地面積縮減等問題,同時也危及親近水岸的民衆安全,爰爭取中央計劃補助,進行修復及護岸措施。
文化局說,內惟埤水岸棲地環境改善工程是採用生態工法,不用水泥固定塊石,因此靠物理性堆疊來穩固邊坡。原則還是延用現地既有砌石護岸,再疊加砌塊石穩固岸坡、加種水生植物護坡。塊石護岸對岸坡具較高穩定性,塊石與塊石間之孔隙有利於植物及水中生物之生長。
另外,文化局提到,工程規畫期間也在2024年4月進行在地相關生態團體的訪談,取得社會共識,並經生態專家檢核建議後定案。因岸邊砌石修補工程需要,水位由常水位135cm以上調降至約55cm左右,露出常水位以下的既有砌石,且未來水位復原後美感形式刻正與廠商調整中,目標將以能呈現自然水岸植物、草地爲主的樣貌,後續也會有美術館所呈設的生態導覽、環境教育、美學自導系統,進來增強導讀與公民散步的美學步徑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