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面臨最大匯率風暴 業者直言衝擊財報 中小型公司更辛苦
壽險業高層直言,「這將是臺灣壽險業有史以來面臨最大的匯率風暴。」。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臺幣匯率昨(3)日收盤見28字頭,國內壽險業首當其衝,因其有逾九成海外資產爲美元計價,這也導致壽險業前五月由盈轉虧。壽險業高層直言,「這將是臺灣壽險業有史以來面臨最大的匯率風暴。」
新臺幣匯率第2季起大幅升值,昨日收在28.828元,強升1.91角,三年多來收盤價再現28字頭。新臺幣前五月升值達9.52%,金管會統計,壽險業出現1兆2,548億元匯損,在扣除避險工具、換匯成本、提列外匯準備金等之後,合計淨匯損2,638億元。
壽險業近年獲利與淨值走勢
壽險業5月單月暴虧1,066億元,爲有紀錄以來「最嚴重虧損」,淨值2兆345億元,月減1,831億元或8.26%、年減達4,407億元或17.8%。
壽險業高層直言,「這是臺灣壽險業有史以來面臨最大匯率風暴。」此次新臺幣短時間內大幅升值,對壽險影響在於兩方面,一個是臺幣保單的外幣資產,也就是需要避險部分,因爲現在避險成本太高,所以會產生匯損;另一個是外幣保單,雖然都是外幣進外幣出,不用避險,但要反映在財報上時,就需要換算成新臺幣。
簡單來說,假設有100億美元,新臺幣兌美元33元時,可反映出3,300億元新臺幣,若新臺幣兌美元29元時,只剩下2,900億元新臺幣,兩者就相差400億元,造成財報數字大減,對壽險子公司、金控母公司,甚至是投資人,都將無一倖免。
另一位壽險業高層表示,新臺幣升值帶來的匯兌危機幾乎已成定局,背後有富爸爸金控的大型壽險公司,應不至於有太劇烈影響,中小型壽險公司營運就會較辛苦。
原先避險無論是透過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NDF)避險策略,還是採取換匯交易(FX SWAP)都將增加成本,且如今NDF成本都7%、8%,甚至高於報酬率,太貴了根本下不了手,因此反映在損益上,之後恐進一步影響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
金管會日前宣佈允許壽險業可將特定保單多提存的準備金釋出,上限爲40%,自選轉入外匯價格準備金或列入稅前盈餘。壽險業高層認爲,主要是爲了救壽險公司半年報,不要讓損益太難看,但這如同將壽險公司面臨的問題往後延,恐導致未來窟窿更大,若之後再度面臨其他市場波動或財務問題,恐無法因應,這也是每家壽險公司該思考的問題。
延伸閱讀
VIP/臺灣壽險業避險比重觸及12年來新低 臺幣創紀錄升值帶來前所未有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