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獲行政院文化獎的傳統匠師 傅明光宣佈將成立全國傳統匠師工會
文化部昨天舉辦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傳統客家匠師傅明光(右)從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左)手中接下行政院文化獎獎章。記者潘俊宏/攝影
「只有改善工程環境才能夠讓傳統建築技術傳承下去。」傳統客家建築匠師傅明光10日從行政院長卓榮泰手中拿到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獎章,成爲第一個拿到行政院文化獎的傳統匠師。修復古厝廟宇的傳統匠師在臺灣面臨斷層危機,傅明光表示,這次得獎,讓他決心要成立「全國傳統匠師工會」照顧全體匠師,和政府合作改善環境,「請大家一起來幫助我們」。雖已年逾80歲,但他承諾只要身體健康,就會帶着徒弟們一起來工作,把建築傳統技術傳承下去。
文化部10日於臺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辦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行政院長卓榮泰親授文化獎章予本屆文化獎得主吳勝雄(吳晟)、傅明光、林麗花(楊麗花),表彰3人在文學、文化資產、傳統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
傅明光從事土水修造逾一甲子,以精湛工藝守護臺灣各地古厝與廟宇。他承襲並傳承客家傳統建築技術,致力於古蹟維修與文化資產保存,同時積極培育青年匠師,將珍貴技藝世代相傳。文化部長李遠表示,當他要通知傅明光得獎時,電話打了很久找不到,因爲傅明光人生大部分的時光都待在屋頂上。
擔任傅明光引言人的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鍾心怡表示,對於一位長年站在屋頂上默默耕耘的瓦作匠師來說,行政院文化獎不只是他個人的,更是對默默守護文化資產的傳統匠師們的一份深深致敬。她曾爲了寫書、跟着傅明光一起走上屋頂,在大太陽下揮汗工作,認爲傅明光就是「屋頂上的農夫」,展現追求完美極致的職人精神。她認爲,此獎證明臺灣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不只看到有形的建築物,更看到默默守護文資的傳統匠師們,「如此將有機會促成下一個年輕世代的接棒,把祖先傳統技術的智慧能夠代代相傳下去。」
「我的傳統建築技術是我的師傅傳承給我的,所以我也要把它傳承下去。」傅明光致詞時表示,從前拜師學藝很辛苦,3年4個月只是學基本功夫,出師後還要靠不斷學習技術才能成熟。 但現在的社會和以前不同,教徒弟必須有耐心,不能像以前做錯了用罵的,「徒弟會跑掉」,技術就無法傳承。他總是教導徒弟,蓋房子修古蹟要專心、細心,耐心。 但是現在的古蹟修復都是把工程發包給營造廠,工地主任總是希望又快又便宜,導致匠師的技術很難發揮到很好的效果,年輕人也不願意來學。這次得獎,他決心成立全國傳統匠師工會來照顧全體匠師。
文化部昨天舉辦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行政院文化獎獎章得主吳晟、傅明光、楊麗花一起接受親友的獻花。記者潘俊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