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在屋頂上 傅明光86歲辭世首位拿下行政院文化獎的傳統匠師

傳統客家建築匠師傅明光昨日辭世,享壽86歲。傅明光不僅是重要文資保存技術「土水修造技術(瓦作)」保存者,7月更從從行政院長卓榮泰手中拿到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獎章,成爲第一個拿到行政院文化獎的傳統匠師。圖/文化部提供

傳統客家建築匠師傅明光昨日辭世,享壽86歲。傅明光不僅是重要文資保存技術「土水修造技術(瓦作)」保存者,7月更從從行政院長卓榮泰手中拿到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獎章,成爲第一個拿到行政院文化獎的傳統匠師。當時他許願成立「全國傳統匠師工會」照顧全體匠師,和政府合作改善環境,認爲「只有改善工程環境才能夠讓傳統建築技術傳承下去。」沒想到壯志未酬,走向「一生都在屋頂上」職人人生的終點。

文化部長李遠今日早上趕赴新竹傅明光靈前致意,並向家屬表達深切哀悼與不捨。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並請文化資產局全力協助家屬治喪事宜。

李遠表示,7月行政院長卓榮泰頒發行政院文化獎予傅明光,他纔剛與傅明光見過面,對於傅明光的敬業精神感到非常欽佩和感動。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造成全臺大量文資災損,他第一時間立即想到由傅明光帶領工班組成修復團隊協助全臺各地災後重建工作,如今傳來傅明光驟然離世噩耗,內心深處覺得非常哀傷。

傅明光1940年生,16歲拜師學藝,師承林阿坤師傅,屬彭阿海一派。20歲正式出師,執業超過一甲子,是新竹客家地區知名的土水作司阜,精通客家傳統建築土水工程,兼擅屋脊山牆的彩繪、泥塑及剪黏等傳統技藝。其瓦作技術秉持傳統工法與工序,在不使用防水毯下,透過謹砌細鋪的手法,築出會呼吸又不漏水的房子,充分展現傳統瓦作技術的高度水準。傅明光曾參與新埔劉家祠、北埔金廣福公館、北埔姜氏家廟、橫山大山背樂善堂、北埔慈天宮等古蹟、歷史建築修復工程,施作時堅持遵照傳統工法施作,完整保留客家建築的傳統風格,又被譽爲「客家傳統建築活的教科書」。

傅明光從事土水修造逾一甲子,以精湛工藝守護臺灣各地古厝與廟宇,一生幾乎都在屋頂上度過。李遠在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上表示,當他要通知傅明光得獎時,電話打了很久找不到,因爲傅明光人生大部分的時光都待在屋頂上。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鍾心怡喲表示,她曾爲了寫書、跟着傅明光一起走上屋頂,在大太陽下揮汗工作,認爲傅明光就是「屋頂上的農夫」,展現追求完美極致的職人精神。

「我的傳統建築技術是我的師傅傳承給我的,所以我也要把它傳承下去。」傅明光得獎致詞時表示,自己總是教導徒弟,蓋房子修古蹟要專心、細心、耐心。 但是現在的古蹟修復都是把工程發發包給營造廠,而工地主任總是希望又快又便宜,導致匠師的技術很難發揮到很好的效果,年輕人也不願意來學。得獎後他決心成立全國傳統匠師工會來照顧全體匠師。他還承諾只要身體健康,就會帶着徒弟們一起來工作,把建築傳統技術傳承下去。沒想到老天沒給他時間實踐諾言。

李遠強調,文化部除了會持續完成記錄傅明光技法、工具的教學工具書與紀錄片出版外,也會全力支持、協助傅明光在行政院文化獎所提成立「全國傳統匠師產業工會」的心願,加速促成他爲保障所有傳統匠師有更好與受尊敬的工作環境、收入等的心意,繼續傳承傅明光司阜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精神。

第44屆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傳統客家匠師傅明光(右)從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左)手中接下行政院文化獎獎章。記者潘俊宏/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