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科創債ETF“一日售罄”,10只產品大賣300億元

作者 | 蔣金麗 編輯 | 蔣詩舟

科創債ETF掀起發行熱潮。

7月7日,首批科創債ETF“十基齊發”,距離拿到批文僅過去兩個交易日。

這些產品的募集上限均爲30億元。定檔之時,華夏、易方達、富國、招商、廣發、博時、鵬華7家基金公司主打“速戰速決”,只預留了1天募集期。嘉實、景順長城將募集截止日定在7月11日,南方則將銷售檔期拉長至7月18日。

不過,實際情況超出預期。《財經》新媒體從渠道處獲悉,首批10只科創債ETF均實現“一日售罄”。

被動投資趨勢從股向債延伸

“債券產品不愁賣。”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財經》新媒體,銀行、理財子、保險等機構投資者,都是以配置低風險資產爲主,對債基的需求十分旺盛。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多家科創債ETF只設置1天募集期,說明已經敲定好了有配置需求的機構資金。

作爲曾經的小衆品類,債券ETF今年以來熱度頗高。據Wind統計,截至7月6日,市場上債券ETF共29只,規模合計3899.37億元,僅最近3個月內就增長了1645.83億元。

業內人士向《財經》新媒體分析,被動投資趨勢正在從股票向債券延伸。

一方面,股票ETF已經卷到極致,競爭格局也趨於穩定。和股票ETF 3萬億元的存量規模相比,債券ETF的體量不到4000億元,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另一方面,從單隻產品的規模來看,股票ETF馬太效應顯著。據Wind統計,截至7月6日,股票ETF數量多達978只,但排名前十的產品規模合計1.59萬億元,佔據這一賽道的半壁江山。排在第一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高達3751.77億元,比排在第二的易方達滬深300ETF高出1065.19億元。

而債券ETF的領先優勢尚不顯著。目前體量最大的單品——富國政金債券ETF,規模爲524.29億元,僅比排在第二的海富通短融ETF高出17.81億元。

此外,對投資者來說,相比主動管理型債基,債券ETF費率更低,底層資產更透明,具有相對清晰的收益和風險來源。同時,債券ETF採取“T+0”的交易機制,資金利用率更高。

首批科創債ETF跟蹤三類指數

面對債券ETF這片藍海,基金公司正加速佈局。

2024年底時,市場上只有21只債券ETF,規模合計1799.73億元。年初,首批8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集中上市,首募規模合計217.1億元。不到半年,這類產品規模已經突破1300億元。

科創債ETF是繼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後,推出的又一類信用債創新產品。

6月18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表示:“加快推出科創債ETF”。當天下午,10家頭部基金公司火速上報了首批科創債ETF。

所謂科創債,是指由科技創新領域相關機構發行,或者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支持科技創新領域發展的信用債。據上交所披露,截至6月中旬,交易所市場共有科創債1273只,餘額超1.3萬億元。

公告顯示,首批10只科創債ETF主要跟蹤三類指數。

華夏、易方達、富國、招商、嘉實、南方旗下產品跟蹤的是中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指數,成分股樣本覆蓋深滬兩市,兼顧各類企業。

廣發、博時、鵬華旗下產品跟蹤的是上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指數,成分股樣本僅覆蓋上交所,以大型央企、國企爲主。

景順長城旗下產品跟蹤的是深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指數,成分股樣本僅覆蓋深交所,以優質民企爲主,創業板、中小板企業較多。

助力科技創新發展

在鵬華固收團隊看來,科創債ETF的推出具有多重戰略意義。

首先,科創債ETF契合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引導資金流向前沿科技領域,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其次,有助於引導市場資金流向科技創新企業,爲其提供更多融資支持;

第三,科創債ETF推出之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的市場流動性也有望提升,促進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通過ETF的交易機制,投資者可以更便捷地參與科創債市場,增強市場活躍度。此外,ETF的做市商機制和動態調整功能有助於提高債券定價效率,爲投資者提供更透明的市場參考;

第四,科創債ETF的推出,填補了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債券基金領域的空白,爲投資者提供了較低風險、較穩定收益機會的資產配置工具,適合追求穩健回報的中低風險偏好投資者。

嘉實基金表示,信用債整體呈現“利差優勢+票息保護”的雙重特徵。科創債作爲國家戰略支持品種,產品空間廣闊,其投資價值有望進一步凸顯。目前,科創債的發行主體、資金支持項目多處於技術突破期,一旦研發成果商業化,企業盈利能力提升或將傳導至債券價值,帶動ETF淨值增長,爲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