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西螺大橋 彰雲共建「跨縣文化資產聯合平臺」
彰雲兩縣政府成立「跨縣文化資產聯合平臺」,一起促進西螺大橋文化資產永續保存與活化,藉由跨域協作,推動文化交流與觀光發展。記者簡慧珍/攝影
連接彰化與雲林的西螺大橋是在地地標,文史團體建議應升格爲縣定古蹟,不過彰雲兩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近日審查後,仍維持「歷史建築」身分,兩縣政府也決定成立「跨縣文化資產聯合平臺」,一起促進西螺大橋文化資產永續保存與活化,藉由跨域協作,推動文化交流與觀光發展。
彰化縣文化局接獲地方提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建議將西螺大橋升格爲縣定古蹟,不過經彰雲兩縣政府今年9月召開會議,並經現勘和審查,兩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就橋樑結構、歷史意涵及文化象徵性等面向綜合評估後,決議仍維持其「歷史建築」身分。
彰化文化局長張雀芬表示,鑑於西螺大橋橫跨彰化與雲林兩縣行政轄區,爲深化文化資產價值評估、納入地方文史團體意見,並研議後續保存管理與維護權責分工事項,兩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共同商定成立「跨縣文化資產聯合平臺」。
張雀芬說,西螺大橋不僅是一座交通設施,更象徵兩地長久以來的歷史連結與人文情感。未來彰化與雲林兩縣將透過跨縣聯合平臺深化合作,確保文化保存與通行安全並重,平臺將作爲正式行政協作與專業交流機制,兼顧專業評估與地方意見,盼藉由跨域協作,推動文化交流與觀光共榮,讓這座承載共同記憶的紅橋,成爲彰、雲文化永續與區域合作新典範。
彰化縣議員李俊諭近日曾質詢指出,西螺大橋「南橋北管」,平常都是由彰化縣花錢維修,但老是由雲林縣政府封橋辦活動,沒有促進到彰化在地觀光,未來應多辦活動。
已有72年曆史的西螺大橋全長1939公尺,曾經是遠東第一大橋,由於橋體部分鋼構鏽蝕、橋面板底混凝土剝落等狀況,縣府也向中央爭取補助,加上縣府配合款,將以1億9千多萬整修補強,並上新漆,目前上網發包中。
彰化縣長王惠美近日在答覆議員質詢時也指出,西螺大橋彰化端空間受限,較難舉辦活動,目前也在西螺大橋下方規劃約3.6公頃的休閒區,以利未來辦活動。
彰雲兩縣政府成立「跨縣文化資產聯合平臺」,一起促進西螺大橋文化資產永續保存與活化。圖/彰化文化局提供
西螺大橋慶祝通車七十週年時,彰化縣長王惠美(右4)與雲林縣長張麗善(右3)在橋上合照。圖/彰化文化局提供
西螺大橋慶祝通車七十週年時,彰化縣長王惠美(右4)與雲林縣長張麗善(右3)在橋上合照。圖/彰化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