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協會建議構建跨部會資料庫整合共享大平臺 簡化行政作業流程
▲貨櫃儲運事業協會理事長林炯炘建議政府構建「跨部會資料庫整合共享大平臺」。(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中華民國貨櫃儲運事業協會理事長林炯炘今(10)日在航海節前夕記者會上,建議爲強化跨部會行政效率與供應鏈整體韌性,建議政府加速建構「跨部會資料庫整合共享大平臺」,期能透過系統化資訊流通機制,有效串聯港埠、關務、交通、財稅等資料系統,簡化行政作業流程,強化產業決策支援,同步推進我國數位貿易與智慧港埠治理能力。
爲帶動整體產業升級,協會建議推動設立橫向整合平臺,串聯各部會資訊與資料庫,避免業者及進出口商重複填報,提高整體作業效率。同時應兼顧無紙化作業與減碳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跨機關資料共享與作業協同,以提升產業整體效能並強化永續發展動能。
貨櫃協會近幾年持續借由各種機會擬推動營造港航物流運輸更好的經營環境,而期望政府能有一個跨部會的資訊大平臺,不僅僅是過往大家所提數位化或進而到智慧化。
目前港航物流交通體系的主管機關航港局局長也以提升與營造更好的經營環境,而有了 Imarine資料庫與訊息分享平臺,貨櫃協會會員公司的港務公司也在協助推動的PCS系統,但是,這些都還是僅僅止於在交通體系中,雖然關港貿系統也共同合作,但是,資料庫的串聯還是不足。真正落實的僅限於到交通體系內的資料庫。
進出口的貨運與轉運資料中關務體系的非常完整,不僅僅是貨量,包含進出口的起運與交貨港口,包含貨品品名,重量,是否轉口,轉到何處,是否國內南北拖或是藍色公路, 櫃流,空重櫃,貨櫃在港口或是在內陸貨櫃場提領的週轉時間,有什麼樣的貨物及產品庫存與保稅或港口內等等,而這些都可以進一步分析探討進出口貨物市場情況以及作爲交通體系港航政策的參考。
去年運輸業者在反應,何以進口貨到了高速公路上過磅超重要罰運輸的司機。拖車司機只是負責託運,他們並不會知道貨櫃重量。而現今進出口的貨櫃都要過磅,對於進口的貨櫃重量也會列入在進口艙單中,如果,將關務體系有艙單的資料分享出來給港口與櫃場,而進口商也可以以進口的貨櫃重量來安排合法合規的拖車,不至於離開了港口而到了高速公路被取締開罰。貨櫃超重,就保留到港區或櫃場進出處理。這個纔是解決問題之道。
而僅僅以產業面來看,資料庫分享,就可以大幅降低人工輸入資料,提升無紙化。前次亞太港口論壇,韓國分享進口提單無紙化,而這個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我國卻是仰賴船公司自行投資。如果是一公共平臺,對於整個公務體系及進出口與港航物流及報關業者都可以降低人工錯誤及提升效率。
而智慧化就是資料庫的完整性,如果沒有跨部會的資料庫,智慧化與智能化也會受限。協會期望有一個跨部會的大平臺的能改善與提升整體臺灣進出口,港航物流運輸的經營環境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