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橋藝陣文化祭開幕 72年老橋變身巨型書法舞臺

▲雲林文化炸出國際光彩!西螺大橋藝陣祭火舞、官將、煙火連番上演。(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記者遊瓊華/雲林報導

第四屆「西螺大橋藝陣文化祭」昨(25)日下午登場,巨橋化身書藝舞臺,長達數百公尺的宣紙隨風鋪展,書法名家揮毫氣勢壯闊。縣長張麗善與議員李明哲、顏忠義、遊淑雲、以及榮獲雲林文化藝術貢獻獎的書法名家陳玄茂、阮威旭、高惠芬、盧彩霞等人聯手揮毫,寫下「西螺大橋藝展風華」六字,爲活動揭幕。

火紅的夕陽灑落橋身,萬筆齊飛的畫面宛如一場壯麗的文化長卷,也爲這座「遠東第一大橋」寫下最有力的祝福。活動現場擠進上萬人潮,從午後熱鬧到夜色降臨。揮毫陣容橫跨北中南,包括臺北、新北、臺中、彰化、嘉義、南投等地近400位書法水墨藝術家共襄盛舉,毛筆在紙上翻飛的聲音與風聲交錯,墨香瀰漫全橋。張麗善縣長也接力揮毫「雲林真好」,獲現場掌聲如雷。

▲西螺福興宮董事長表示,這場大會香不只是信仰儀式,更是凝聚地方向心力的重要時刻。(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這不只是活動,而是一場文化對話。」張縣長受訪時語帶感性,她說,今年適逢西螺大橋通車72週年、文化祭邁入第4屆,這座橋不僅連接南北,更串起雲林的文化與信仰。今年兩天活動集結逾400位書法家與上千信衆,晚間開幕節目融合詔安武藝與現代創新,明(26)日還有云林、彰化兩縣30間宮廟、上千信徒齊聚16拱橋下大會香團拜,搭配300秒煙火秀照亮夜空,象徵「文化與信仰的光」直衝天際。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西螺大橋不只是交通樞紐,更是雲林文化記憶的軸線。自2020年起舉辦藝陣文化祭,活動連續兩年榮獲美國IAA繆思創意獎文化與節慶類雙金獎,證明雲林文化能量不只在地,也能躍上國際。

▲揮毫陣容橫跨北中南,近400位書法水墨藝術家共襄盛舉,毛筆在紙上翻飛的聲音與風聲交錯,墨香瀰漫紅橋。(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夜幕低垂,火把點亮橋下,鼓聲震動夜空。西螺鳳山館武術團率先登場,以詔安武藝開場,接着「禾一文化傳承舞團」以炫光官將街舞融合傳統與現代,點燃全場氣氛。搖滾歌手賴銘偉登臺獻唱,以搖滾節奏混搭宮廟精神掀起高潮,火舞團「雲火INFERNO」甩動火焰、在夜色中舞出烈焰之美,壓軸登場的「草屯圈仔」以臺語嘻哈收尾,全場熱浪翻滾、掌聲不斷。

明(26)日的會香團拜更是活動最高潮,由西螺福興宮號召雲林、彰化兩地近30間宮廟上千人,彙集於西螺大橋16拱大會香團拜儀式,晚間壓軸登場300秒高空焰火秀。西螺福興宮董事長表示,這場大會香不只是信仰儀式,更是凝聚地方向心力的重要時刻。「橋是連結,人是力量。」他說,西螺人用最虔誠的方式感謝天地,也以這場盛會傳遞對土地的情感與祝福。

文化觀光處指出,現場也準備了由西螺鎮農會與雲林肉品市場提供的免費貢丸湯與滷肉飯共500份,邀請全臺民衆一起「食在雲林、文化加菜」。連假第二天預計人潮再創高峰,警消與志工團隊全力維持秩序,讓西螺橋下成爲光與墨交織、傳統與創新共舞的文化大秀。

▲西螺鳳山館武術團率先登場,以詔安武藝開場。(圖/記者遊瓊華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