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證券: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程開始啓動 核心零部件廠商有望深度受益

智通財經APP獲悉,首創證券發佈研報稱,人形機器人產業已進入第三階段,具備初步智能及交互功能,長期來看"機器替人"趨勢明確。特斯拉Optimus的發佈推動行業降本提速,其採用仿生關節設計(28個自由度)和空心杯電機技術,帶動動力總成、智能感應等高價值量部件需求。核心零部件廠商有望深度受益,尤其是空心杯電機(靈巧手關鍵部件)及智能傳感器領域。

首創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程啓動,未來市場空間大

人形機器人是模仿人類外觀和行爲的機器人,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迭代至第三階段,即具備初步的智能及人機交互功能。長期來看機器替人具備成長確定性,而過往人形機器人制造成本較高。2022年10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正式發佈,Optimus身高1.72m,體重57kg,可負載20kg,最快運動速度8km/h,身體共有28個自由度,採用彈簧負載設計與6種類型執行器,關節採用仿生學關節設計,模擬人類關節與肌腱形態,手部則採用人體工程學設計,擁有11個自由度。

人形機器人零配件組成與發展

與工業機器人相比,人形機器人零部件種類多、成本高,主要包括有動力總成系統、電池系統、電驅系統。另外還有智能感應系統、結構件、其他零散單元。動力總成與智能感應價值量佔比較高,相關零部件廠商有望深度受益。

空心杯電機:運用於機器人“靈巧手”,未來電機的發展方向

人形機器人有望帶動空心杯電機需求大幅增長。空心杯自1930s起,至今已有80年的歷史,空心杯電機最初由於價格較高,商業化難以進行。1960s汽車製造商可以用較低廉的價格購買空心杯電機,迅速使空心杯電機成爲最受歡迎的電機產品之一。空心杯電機提供了在不影響電池壽命及性能的情況下更輕、更敏捷的人形機器人所需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將隨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量產推進逐步放量。

機器人的感知能力源於對外界信息的收集加工,感知能力採用智能傳感器方案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測算,2019-2023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從738.9億元增長至1336.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5.96%。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4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約爲1551.2億元。從國產化率來看,我國傳感器行業較爲分散,核心芯片供給能力差,且大多集中於低端供給。近年來國產智能傳感器份額逐步提升,目前已初步形成優勢明顯的智能傳感器企業。

風險提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推廣不及預期;標的公司業績不及預期;技術風險;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