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證券:軟件端“大腦”或成人形機器人核心推動 建議關注同步受益機器人本體公司
智通財經APP獲悉,民生證券發佈研報稱,2025年人形機器人行業進入小批量量產階段,全球將有數千臺人形機器人進入工廠場景訓練,加速人形機器人“大腦”的發展。該行認爲,目前人形機器人硬件端技術路線趨向收斂,軟件端“大腦”智能水平的提升有望成爲人形機器人自主性與泛化性提升的核心推動力。建議關注:1)“大腦”領域,佈局大模型與機器人業務相結合的公司;2)AI+機器人領域,具備高壁壘的公司;3)同步受益的機器人本體公司。
民生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具身智能有望開啓萬億級藍海市場
在當前時點覆盤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機器人已經進入具身智能時代,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將走向“物理AI”發展階段。人形機器人是兩者匯聚的交點,也是具身智能時代的臨界點,有望成爲新一代智能終端,並開啓萬億級藍海市場。
具身智能大模型爲機器人“大腦”的核心
具身智能需要本體、智能體、數據、學習和進化架構四大核心要素,通用機器人本體又可以分爲“大腦”、“小腦”和“肢體”三部分,其中,人形機器人“大腦”的核心爲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通過多模態模型建模、強化學習、地圖創建和數據訓練,能夠管理和協調機器人的各種功能。大模型目前較爲擅長需求理解、任務分解等高層級控制任務,規劃級以下的控制規劃屬於傳統機器人控制規劃的範疇,更適合傳統機器人更成熟的高頻控制方法。多模態大模型爲機器人高層級控制帶來技術突破。多模態大模型具有理解圖像、場景文本、圖表、文檔以及多語言、多模態理解的強大能力,可以直接用於具身智能對環境的理解,並通過提示詞使之輸出結構化內容如控制代碼、任務分解等指令語言、圖片、視頻等。
國內外科技巨頭與研究團隊入局,具身大模型成果涌現
谷歌、特斯拉、微軟、英偉達、李飛飛團隊、特斯拉、字節跳動等國內外科技巨頭和科研機構爭相入局,具身大模型成果不斷涌現:谷歌推出RT-1、PaLM-E、RT-2、RT-X等多個具身大模型;特斯拉堅持端到端算法路線,實現感知決策一體化並遷移至人形機器人;英偉達推出物理AI開發平臺Nvidia Cosmo及一系列世界基礎模型;國內大廠字節GR-2在動作預測和泛化能力上表現出色。
具身大模型目前在泛化性、實時性、數據採集等方面存在挑戰
當前的具身大模型通常存在泛化能力弱的問題,已經在特定場景達成較高成功率的模型在切換至不同場景時成功率大幅降低。實時性較差則體現在輸出運動頻率較低,使得機器人反射弧較長,低於人類和許多實際應用場景的需求。數據採集方面的挑戰則體現在真實數據收集效率偏低、收集難度和成本偏高,合成數據的使用中則需要避免生成數據與真實數據差距過大或者樣式單一。
雲計算與邊緣計算作爲“大腦”的外延,保障機器人“大腦”高效運轉
雲計算是爲機器人等終端設備提供算力的核心方式,雲計算能夠爲AI、大模型與機器人的結合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存儲空間,以及能夠隨時隨地獲得所需資源和算法支持的靈活性、可拓展性;此外,邊緣計算爲雲計算的數據傳輸成本、時延、安全性等方面的侷限性提供了補充,爲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落地保駕護航。
風險提示:機器人算法迭代進步速度不及預期;人形機器人落地場景實際需求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