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型ETF 績效 超車高息型
臺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股頻創新高,投資人再掀臺股ETF選擇大挑戰,究竟該選挑選哪類臺股ETF好呢?投信業者統計,配息型基金深受國人喜愛,最主要原因是利率水準追趕不上物價漲幅。傳統上,靠銀行利息生活的日子已經回不去了,越來越多人傾向投資配息商品,追求更好的收益。
投信業者認爲,臺灣投資人多數較偏愛有配息的基金或ETF產品,主要是「感覺」有現金流入帳,尤其「每月配」、「每季配」、「半年配」、「年配」的配息頻率越短越好,如果單純從最後的投資總獲利來看,多數配息產品是否優於不配息產品就有很大變數。
羣益投顧表示,臺股指數自2025年4月9日最低17,306點迄今飆升8,463點、漲幅48.9%;自9月迄今也已大漲1,536點、漲幅高達6.3%,呈現屢創新高的驚驚漲走勢。
根據CMoney資料統計,近一個月股市頻創新高,臺股ETF反彈領先羣標的全數爲科技型、市值型標的,例如:臺新臺灣IC設計(00947)、羣益半導體收益(00927)、新光臺灣半導體30(00904)、野村臺灣新科技50(00935)、富邦臺灣半導體(00892)、兆豐臺灣晶圓製造(00913)等;而落後羣標的則爲高股息標的ETF居多。
近期股市創高,短線數據以科技型、市值型較佔優勢,但長線報酬結果可能不盡相同;觀察CMoney統計數據,儘管尚未還原除息,拉長投資期間至一年及二年,報酬領先者仍然是科技型及市值型的天下,若將這一、二年熱門高股息ETF強打年化配息率高達9%、10%還原計算,高股息型ETF在一年及二年報酬亦與科技及市值型有所落差。
第一金投信指出,長期而言,臺股加權指數、科技指數呈現多頭上揚格局,對投資人而言,挑選市值型、科技型臺股投資標的,無論是被動型ETF、主動型臺股基金,都是跟隨臺股指數上揚行情較佳的選擇。
法人建議,若是穩健型投資人,或是退休族羣,本身較無法承受行情大幅波動,或是每個月現金流需求,則可以考量有配息機制標的,高股息ETF、臺股股息型基金等,可藉由投資低波動、高息型臺股資產,降低資產波動度,同時享受一定的息收金流。
臺灣證券交易所則提醒,投資人選擇ETF時,配息率並非唯一投資參考指標,不論是配息型或不配息型產品均有其優劣之處,投資人應審慎評估自身需求,充分了解ETF商品特性,且投資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證交所將持續提升ETF資訊揭露,以增進投資人權益。
基富通總經理王浩宇提醒,基金配息率不等於報酬率,投資績效應以含息總報酬來評估;而且要留意每檔基金的β值或標準差,數據越大,波動度相對較大,反之,波動度較小,投資人可依據個人風險承受度,挑選合適的基金。
越來越多人傾向投資配息商品,追求更好的收益。但投資配息基金並非毫無風險,應該先確認三大面向。一是需求,例如:沒有收入的退休人士或收入不穩定的人,特別適合配息基金,但如果沒有要追求資產增值,也可以思考領到股息或債息後持續投資,或直接選擇累積型的基金級別,創造複利效果。
二是風險承受度,高報酬通常伴隨高風險,高配息也是同樣道理,因此配息率並非越高越好。例如:非投資等級債、新興市場債或部分外幣計價的債券,配息率較高,相對地,債券價格或匯率的波動度也較高,適合能夠承受高波動風險的投資人。
三是總報酬,基金配息後,短期淨值必然會下跌,但只要持有基金的市值加上配息,再減掉投入本金後的含息總報酬爲正數,代表這檔基金爲你賺錢,也沒有配發原始投資本金的疑慮。而且如果以長期領息爲目標,建議觀察期至少三年,甚至五年以上,較能看出中長期總報酬的穩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