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型、高息ETF受青睞

臺股第2季大幅動盪,高低落差逾5,000點。資金流向顯示,在市場大幅波動時,國人大買臺股市值型ETF及臺股高股息ETF;部分資金則流向貨幣型基金避險。

川普在第2季初公佈對等關稅,臺股加權指數暴跌到17,306點,之後又快速反彈到22,580點,高低落差高達5,274點,6月底收在 22,256點。在臺股大起大落、加上前景不明時,不少投資人選擇趁機加碼。

境內基金觀測站統計,在國人第2季最愛的10檔境內基金中,有八檔爲臺股ETF,包括四檔高股息ETF、兩檔市值型ETF、一檔槓桿及一檔反向ETF;另外兩檔則是貨幣型基金。

第2季單季吸金冠軍爲元大臺灣50(0050),單季進帳高達1,072億元。這是臺灣第一檔ETF,規模也最大,在第2季受惠於資金大量淨流入,加上淨值成長,整季規模接連突破5,000億元及6,000億元大關,從4,621億元成長到 6,379億元,大幅增加38%。另一檔熱銷的市值型ETF則是富邦臺50,單季進帳逾113億元。

高股息ETF同樣氣勢驚人,羣益臺灣精選高息第2季淨流入689億元,元大高股息吸金金額超過621億元,分別爲第2季熱銷亞軍及季軍。另外,國泰永續高股息吸金297億元,元大臺灣高息低波進帳189億元,分別爲第2季熱賣第五、八名。

臺股多空劇烈震盪,反映在臺股正向槓桿及反向ETF在第2季同時熱銷。其中,元大臺灣50反1單季進帳320.9億元,元大臺灣50正2則淨流入271.9億元。元大臺灣50反1規模第2季以來激增,最新規模增加432.8億元,略高於元大臺灣50正2的428.1億元,也反映投資人最近居高思危。

臺股大起大落,部分資金開始放空,部分則退守貨幣型基金,保留實力。在第2季,統一強棒貨幣市場基金吸金219億元,羣益安穩貨幣市場基金則進帳122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