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鋒專欄》告官難 百年司法教訓

霧峰林家的女兒們,右二爲作者曾祖母。(圖/施正鋒提供)

在沒有唸書前,跟着父親去霧峰莊內宮保第(林家頂厝),會經過稱爲三欉青仔(三棵榕樹)的下厝;頂厝是指林奠國、林文鳳、林獻堂系統,下厝則是林定邦、林文察、林朝棟。電影《阿罩霧風雲》的主人翁林朝棟因練武只剩單眼、人稱「一目仔統領」,在中法戰爭帶500鄉勇北上獅球嶺力戰登陸的法軍。小孩子不識字,將臺語的「一目仔」聽成「貓仔」(狸貓),一直以爲他有通天本領。

蠻荒時期的臺灣猶如美國開發時期的大西部,漢人墾殖必須習武自保,漢番、閩客、漳泉之鬥不絕。林文察是林朝棟的父親,在19世紀中葉帶領鄉勇及平埔巴宰族人前往閩浙打太平天國,於1864年因爲缺糧無援戰死於漳州萬鬆關。林奠國、林文鳳是林文察家叔及堂弟,父子奉命主帥坐騎突圍,因拒閩官索賄而身陷囹圄,林奠國進出福州監獄17年、不斷告官,死後棺木纏繞鐵鏈待罪返鄉。

林文明隨兄長林文察清剿長毛賊,回鄉接任族長,平定戴潮春事件戰功被掩蓋,又因土地糾紛與周邊豪強結怨。只因爲他過度相信司法,堅持訴訟抗爭,惹惱索賄的官員,官家在1870年藉故誘往彰化縣城,甫入公堂就被圍捕斬殺。官府算計林家將會率衆前來,屆時以叛亂罪一舉滅族。堂弟林文鳳忍辱負重、走司法途徑。林母12年4度渡海上京喊冤,林朝棟陪祖母告官始終不成。

滿清政府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猛然驚覺,沈葆禎推動開山撫番,粵湘淮軍分別北中南3路東進,霧峰林家難免捲入官場派系之爭。法軍在1884年攻打基隆,林朝棟北上馳援奏捷,又在1886年南下彰化平定施九緞事件。儘管頗有戰功,家族冤情平反未果,林朝棟終於在劉銘傳曉以大義下不再告官,其叔林奠國追贈奉政大夫平反,朝廷與邊地豪強都有臺階下,他把所有精力擺在撫墾。

先是,林文鳳在戴潮春事件接受東勢客家趕來解圍,見證閩客的合作,因爲誣陷官司不斷、漫無止境的京控徒勞無功,於1882抑鬱而終。在接下來的施九緞事件,官方利用漳州人的霧峰林家攻打泉州人的鹿港施家,這時,大家族之間已經領悟統治者分而治之的伎倆,開始跨越族羣的藩籬、着手通婚,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相互奧援,特別是家產被充公時,媳婦可以回孃家拿錢來贖人、打官司。

我們鹿港施家在大航海時代前來鹿港開行,不管潯海、錢江,向來不過問政治,卻因爲施九緞事件被連累,從此更是韜光養晦,自然瞭解交叉換股的自保道理。我的曾祖母是林文鳳的女兒、人稱四姑娘,父親過世時只有7歲,在19歲經三叔林文欽(林獻堂父)安排嫁到鹿港施家。曾祖父逃過甲午戰爭,卻在日俄戰爭前莫名死於鼓浪嶼,我們終究尷尬回到還有嫁妝地的霧峰。

滿清異族統治,漢人苟延殘喘,即便是有錢,司法途徑比登天還難。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人只能虛與委蛇、戰戰兢兢,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終究要扛責。當下,大法官淪爲側翼,檢察官儼然東廠,法曹則端賴是否有良心,也就是看有無吃素,肉邊素、初一十五,還是全素。

(作者爲政治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