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鋒專欄》倚美南柯一夢

從反共的堡壘、自由的燈塔,到擁臺積電自重,原來,美國最壞的打算是放棄臺灣、任憑巷戰焦土。(圖/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半年多,顛覆國際關係大師羅伯特·基歐漢在《霸權之後》(After Hegemony)所揭櫫的新自由制度主義,也就是美國戰後一手擘畫的國際自由經濟秩序,即使霸權衰退,依然能自主運作無礙。川普班師回朝,表面上討價還價、賣弄玄虛,實則在親俄防中的大戰略下,提高關稅來壓榨貿易伙伴,目標是跟中國取得妥協,臺灣則是「家己刣、趁腹內(內臟)」的禁臠。

國際談判是典型的所謂「二階博弈」,也就是在對外取得最佳的協議之際,必須能滿足國內的選民,特別是執政黨的支持者,也就是安內才能攘外,不能任人予取予求。就談判的策略而言,政府在對方侵門踏戶之際,爲了拉長防禦縱深,至少有選民、國會及反對黨三道防線。然而,民進黨不僅目無國會的制衡,還敵視反對黨的煞車,甚至沒有把國民的福祉放在眼裡,更不用說國家利益。

以英國在2020年退出歐洲聯盟後的經驗來看,他們轉而東向積極尋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終於在去年底如願。英國政府除了要面對國會的監督,還徵詢各界可能的衝擊,尤其是以農業部門作爲入會談判的後盾。另外,政府除了提出計量經濟模型預估影響供審視,還公佈對國人的說帖,並公開說明談判目標及指導原則。相對之下,民進黨政府似乎是老神在在。

當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極力推動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擔心事後國會審查曠日廢時,希望能快速通關,通常由國會事先授權原則性的大方針,讓第一線的談判人員至少可以當作回國請示的緩兵之計。果真迫切希望能水到渠成,爲了避免先斬後奏,卻又能展現朝野同心協力的氣勢,就是安排反對黨參議員加入代表團。民進黨政府難道不知道,買車子、房子一定要帶老婆,纔有討價還價的道理?

當各國的暫時關稅陸續出爐,一般判斷臺灣應不至於比日、韓的15%還高,就看「難纏的」談判高手。民進黨政府對內諱莫如深,還以商業談判的「保密條款」欺哄國人,沒想到圖窮匕現,原來有無限想像的20%並非天花板,而是高度不確定的樓地板。經濟部上月底才慢條斯理指出,工具機等4種「慘」業衝擊最大,不知能否亡羊補牢,行政院竟還怪罪4月就已說明是疊加稅率。

賴清德政府在談判之前百般討好川普,提出各種讓步,包括提高軍購、投資阿拉斯加天然氣油管、增加農產品進口,籌碼盡出、自卸武裝。政府自信滿滿,或許是因爲臺積電同意赴美投資設廠,沒想到消息傳來,原先拜登時期應允的補貼將改爲入股,無異黑道的強行併購。美國財政部長更明言,世界經濟之所以失敗,病因在99%的先進晶片在臺灣製造,爲了美國國家安全一定要阻止。

美國費盡心思,原來臺灣是懷璧其罪。從反共的堡壘、自由的燈塔,到擁臺積電自重,原來,美國最壞的打算是放棄臺灣、任憑巷戰焦土。或許整個半導體產業能移植美國,頂多1%的人入籍「花旗」,又如何?那麼,人民選出來的政府,究竟是掮客、買辦、馬伕,或魁斯林(納粹扶植的挪威總理)?

(作者爲政治學者、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