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困境,你想要的在最初的原點都能找到
劉曉俊:
我是一名畢業5年的藝術生,也出過國留學,中途放棄了研究生學業,出社會創業過工作過5年,5年的時間裡,我的發展歷程磕磕碰碰。前不久我鼓起勇氣裸辭了設計總監這一崗位,很快我又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有些恐懼。下一步該做什麼?是繼續從事跟藝術相關的工作還是找個普通的班上?還是躺平?
藝術生的困境:
好像哪一條路都不好走,藝術相關的工作機會不是很多,俗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也特別符合大部分美院畢業的學生。不斷地調整自己,學習新的技能,新的處事方式,不得不拋棄自己的藝術思維,創造力被埋沒,因爲職場中要的就是不斷擰螺絲的人,藝術生出社會後若不調整自己,很難生存下來。我有時甚至懷疑大學所學的東西,學純藝術的人尤其是像繪畫和雕塑的人感觸會更深一點,大學期間很少有關實質性技能的培訓教育,大學教授更多的都是是傳授知識和理論,尤其現在的人工智能出現後,單純靠知識很難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力,出社會後意識到自己不會這個不會那個,然後,開始拼命的惡補各項技能,爲了適配工作崗位,用自己的軟肋跟別人深耕了幾年的技能比,感到極其吃力,原本在大學期間不屑一顧的軟件技能,發現卻是職場中的必備。
我迷茫了,現在的工作都挺不穩定,毫無方向感,我想這並非我個人覺得如此,這不是個例,而是一種社會現象,各行各業的就業環境都大不如從前。雖然說強者從不抱怨環境,但是大部分普通人的處境確實如此,我有一種挫敗感,我好歹也是國內211本科畢業,研究生考入世界名校的人,出社會後,發現自己沒有優勢技能,可能是我不夠努力吧。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我也是普通人,普通人面臨的困難也是一種現實問題,這是事實。
尋找內心的原點:
於是,我想着要不選擇躺平?可是人不可能賴活着什麼事都不做,得行動起來。我回想起以前有個藝術家朋友送我的一幅畫,這位藝術家是我的學長,這那幅畫的名字叫《你想要的在最初的原點都能找到》。
迴歸生活:
辭掉工作後,我從東莞來到了深圳,我在我哥家旁邊租了一間很小的房間,這段時間裡我感到很放鬆,少了職場中總是完不成的工作,少了份時時刻刻都緊繃的狀態。在家人的陪伴中我感到快樂,以前麻木狀態的我逐漸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我還有兩個小侄子,平常看着他們幼稚的打鬧和歡笑,我被治癒了。
與世界和解:
我有所感悟,這世界所有都是虛幻的故事,都是人爲構建的,我不需要掉入別人的框架中,不是所有人都要成爲大人物,也不是非得成爲大人物纔算成功,大部分人最終都要回歸普通,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過完自己的一生,在這一生中我們最終都要與這個世界和解,與社會周遭和解,與家人和解,與自己和解,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力採用某種方式度過這一生,心靈的健康纔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按下暫停鍵:
2025年,我按下了暫停鍵,我不想盲目的找下一份工作,我開始思考自己擅長什麼?我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如果還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那就回到最初的原點,我始終堅信藝術不是毫無用處,如果人工智能時代,知識變得不再稀缺,許多行業被人工智能所擠兌,那麼藝術會越發有作用,無用之學重用之基,它對人的生理健康和心靈會起到作用,我們所處的時代已經不缺物質也不缺產品,可是人的精神需求卻被消費主義的陷阱所掩蓋、所遺忘、所鄙夷,我們不斷地的往前奔跑,卻掉入了無盡的慾望之中,成爲時代所構建的虛構的價值觀和成功學中的炮灰,我們忘記了自身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我們都會死的,但我們可以自由的選擇如何度過這一生,我們纔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關注需藝工作室,歡迎評論區留言
歡迎對藝術、哲學、心理、社會感興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