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陰了,什麼時候再談結婚……”杭州20多歲小夥急了
20多歲的小新是一名乙肝患者,剛上大學時體檢發現感染乙肝。這些年來,定時口服抗病毒藥物,每年規律複查,病情控制得非常穩定。
大學畢業後,小新順利工作,還找到了女朋友。本以爲乙肝對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多大影響,直到一年前,小新和相戀三年女朋友已發展到談婚論嫁的地步,女友家人在無意間得知小新是位乙肝患者時,撂下狠話:“什麼時候乙肝治好了,什麼時候再談婚嫁的事……”
心情跌到谷底的小新聽說浙大二院有專門的“乙肝臨牀治癒門診”,於是拿着整理有序的化驗單,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唐翠蘭主任醫師的門診。
“唐醫生,您說我這病真的能治好嗎?”診室裡,小新的眼神充滿無奈。
“要不嘗試一下干擾素?”在得知小新的情況後,唐翠蘭主任醫師建議。
小新在得知干擾素有希望治癒乙肝時,做了大量攻略,尤其是作爲干擾素優勢人羣(乙肝表面抗原小於1500IU/ml),他更是滿心期待。
什麼是干擾素治療?唐翠蘭主任醫師介紹,干擾素是治療乙肝病毒的另一種藥物,它在抑制病毒複製的同時,能刺激免疫細胞向感染的肝細胞集結,提高免疫系統對病毒的清除能力。由於干擾素伴隨的一些副作用,讓很多慢乙肝病人不敢輕易嘗試。
小新剛開始得知干擾素的一些副作用,心中也是異常忐忑。“初次注射干擾素時,我心情異常緊張,腦海中充斥着各種不良反應的擔憂,如發燒、脫髮、全身乏力等。在醫院完成第1針注射後回到家中,不久身體果然開始逐漸燥熱,體溫計顯示38.3℃,我趕緊按照唐醫生的指示,服用了一片退熱藥,經過一夜休息,第二天體溫果然恢復正常。”
小新說,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他的身體感覺異常輕鬆,後續的干擾素注射都是在家中進行,起初手抖得厲害,但經過兩三次操作後,逐漸熟練起來。每週固定的時間注射,如同吃飯、睡覺一樣,成了日常習慣。
干擾素治療需要每週打1針,共48針。一般出現乙肝表面抗原消失、乙肝表面抗體大於100時停針。一個月後隨訪,再後面每隔3月隨訪,逐步拉長隨訪時間。干擾素實際方案會根據每個人的臨牀症狀、體徵及檢驗指標調整方案,類似於個體化治療。
每月,小新都會定期前往唐醫生的門診,進行抽血複查。起初,轉氨酶突然升高,令他感到驚慌失措,擔心肝臟出現問題。
唐醫生解釋道:“這是身體的免疫反應,數據顯示初期轉氨酶升高,反而表明干擾素的療效好,此時只需對症進行護肝治療,並定期隨訪肝功能即可。”第12周時,小新的乙肝表面抗原從注射前的730 IU/ml降至102 IU/ml,至第24周複查時,更是降至0.47IU/ml(正常值低於0.05IU/ml),離正常值僅一步之遙。第28周複查時,小新的乙肝表面抗原轉爲陰性,成爲了慢乙肝臨牀治癒中的一員。
“慢乙肝臨牀治癒,是指經過抗病毒治療的慢乙肝患者停止治療後,仍保持乙肝表面抗原陰性(伴或不伴表面抗體陽性)、HBV DNA檢測不到、肝功能指標正常的狀態。不過,即便乙肝已達臨牀治癒,仍需定期複查。”
唐醫生介紹,儘管在研的乙肝藥物衆多,目前乙肝臨牀治癒還是要建立在干擾素治療的基礎上,對於優勢人羣,有效率可以達到80%。建議有條件的慢乙肝病人,可以考慮抗病毒治療,以達到臨牀治癒。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吳小翠 魯青
編輯 肖旭
審覈 張倩 馮雲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