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要跌到什麼時候?

正文

常讀文章的老朋友都知道,在我們創號之前,房地產維度的自媒體沒有一家自媒體談“週期”、也沒有一家房子自媒體講供需關係。

在之前,所有的樓市波動都被他們歸結爲“行情”。

同時,恆大某位前員工的“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萬金油三段論,這就是房地產自媒體的理論體系。

如果你很較真,可以去看看2020之前那些地產自媒體的言論,就會發現:

“萬金油理論”。

我有時間在想,中國樓市的韭菜是不是真的這麼好割,隨便說說城市人口和政策,就有那麼多人跟着所謂的“大V”去買樓。

還是說——

大多數想買房的人,對於投資數百萬上千萬的資金,自己缺乏專業知識的同時,又渴望自己的投資行爲獲得認同。

而彼時,那些大V恰巧迎合了這部分購房者急切的心態哪?

說這麼多,我只想告訴大家,房子能不能買,什麼時候能買,前瞻性的指標只有兩點:

宏觀看經濟週期、微觀看城市供需關係

除此之外,更多是戶型、景觀、產品、物業管理、項目體量、開發商品牌.......細微顆粒度的變量帶來的資產價值差異。

最近的大家的情緒很糟糕,同時又有很多新的言論又再次刷屏,

比如,

“資產負債表衰退”、“貨幣流動性陷阱”、“結構性復甦”......

面對這樣的情緒和各種結論,我今天呢,想和大家聊兩點

01

最近,有一張圖火了。

這是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康波週期論。

回看過去,每次週期由繁榮到衰退都是因爲技術迭代。截至目前,我們已經走完四個康波週期,分別是:

蒸汽帶來的紡織時代、發動機帶來的汽車時代、重工業化帶來的電器時代,計算機帶來的互聯網時代。

從上圖也能看出,我們現在經歷的第五次週期並沒有寫完,對於未來,現在比較主流的觀點是:

虛擬現實驅動的人工智能時代

至於第五個大週期的時間是30年、40年、50年並沒有人可以準確的推算出來,但大家都一致認同,下一個大週期一定是新技術迭代帶來經濟的二次繁榮。

同時,需要大家記住:

每一個大週期又分爲四個小週期,分別是回升期、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

上面這張圖,大家記住兩個詞:

收縮與擴展

結合這兩個詞,再回看2022年和2023年的經濟數據,就不難發現我們現在處於收縮期。

在每一輪康波週期中,都有一些小週期指標,比如庫存週期、設備週期、產能週期等等。

這些週期原本和“康波”週期一樣有“洋氣的名字”。

我呢,按照這些小週期的特徵直接把“洋氣”名字去掉了,就用了庫存、設備、產能這些更直觀的名稱了,以便大家理解。

關於週期和經濟,如果要往復雜了說,真的上天下地無所不能,但我一直將這些晦澀的內容,簡化、分解呈現給大家,以便大家快速理解和閱讀。

因爲——

認知的關鍵,不是這個“知識體系”有多複雜和高深,而是認知的人是否“開悟”,是否明白關鍵點是什麼。

就好像我們今天文章說的大週期和大週期之下的子週期,真的是在說週期嗎?

不是!

我們看似再說週期,其實在說的核心是:

經濟有周期,房價有漲跌,

在漲漲跌跌周而復始的輪迴中,搞錢的機會是什麼

這也是爲什麼我一直告訴大家:不要追漲殺跌,不要尋找最高點和最低點的原因。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思考的模式總是線性的,要麼在上升期間想着更好的事情還會發生,要麼在下降期間想着滅亡即將來臨。

所以——

比起分析行業現狀好壞,比起復雜高深的理論,我們更應該知道:

此時此刻,現在是週期的什麼位置。

02

既然經濟週期是技術驅動,那麼,房地產週期的波動有明顯特徵嗎?

很遺憾,房地產行情的波動不具有經典特徵。

雖然房地產的週期波動屬於康波週期的子週期,但房地產產業本身沒有什麼核心技術,導致房地產週期滯後於技術迭代週期。

這話有點繞口,翻譯之後大概就是——

技術發展,經濟發展,大家兜裡有錢纔會購買房子,房子纔會出現供需兩旺的局面。

所以——

經濟週期的典型特徵是技術,而房地產週期的供需兩旺滯後於經濟週期,並不具備明顯的顯性特徵。

如果非要看房地產週期的顯性特徵,關注經濟週期數據指標也是可以的。

那麼,有什麼數據可以看出房地產週期走勢嗎?

答案是有的,就是庫存週期。

簡單來說就是供需關係,我給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

來,看看近10年商品房庫存總量的數據(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過去10年商品房庫存總量維度看,凡是庫存量低於50000萬㎡以下時,樓市以賣方市場爲主,就是:

你愛買不買,不買就漲價了~

凡是庫存量在60000萬至70000萬平米這個區間,樓市以買方市場爲主,行情就變成了:

你不降價,我不買。

如果這種供需關係具象到各個地方城市中,每個城市的供需節奏也大不相同。

比如,

上海、杭州、寧波的庫存去化週期都在10月左右;

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的庫存去化週期都超過24個月;

一般而言,3到6個月庫存去化週期在8個月上下浮動,市場呈現供需兩旺;

連續三個月庫存量增加且接近14個月,市場會出現供大於求的艱難情況;

我告訴大家,什麼人口數據、什麼政策救市都不如供需關係能準確的反映出樓市行情。

也就是說——

你想買房,你不想被割韭菜,你想學會順應週期“逢低入,逢高出”,那麼就要關注商品房庫存週期。

如果不會看怎麼辦?看我們城市分析的文章啊!

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咱們房地產的庫存週期受金融、政策的影響是巨大的。

比如——

落戶、公積金額度增加、降低首付比例等等都會對樓市供需關係帶來“質”的改變。

同時,我也要告訴購房者:

大多數購房者對於樓市供需關係的感知是遲鈍的、滯後的。

因爲——

絕大多數購房者,並不像我們一樣,常年研究房地產維度的相關數據,對數據和行情比較敏感。

普通購房者感知樓市行情是這樣的:

售樓處是不是人山人海、我要購買的房子有沒有了、開盤有沒有銷售完………

另外,除了看新房庫存週期,城市二手房掛盤量和成交趨勢比新房庫存量更具有前瞻性。

比如,

二手房掛盤量去化週期超過24個月的城市,且連續6個月掛盤量持續增加的城市,大概率在未來2年內都不會有大漲的行情。

反之,掛盤量持續6個月減少,這座城市的房價會在未來1年內形成快速上漲壓力。

康波週期是50年至60年的大週期,在這個週期中房地產會有N多小週期,從我們過去20年的樓市波動看,大概每隔5-6年就會有一波起伏行情。

這也是爲什麼有很多人說:2025年是這波樓市行情見底的原因。

03

財富的底層邏輯,是在一次次經濟週期輪動中,找到合適的時機、標的物、符合趨勢做長短線配置。

買對房,僅僅是家庭資產配置的第一步。

讓家庭資產產生現金流和利潤纔是終極目標。

老實做人,踏實寫文,不鼓吹,不煽動,讓你明白房產這回事!

原創不易點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