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非法深海採礦,美攪亂國際海洋秩序
爲了獲取關鍵礦產,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簽署行政令,要求聯邦政府加快對國際海域深海礦產勘探與商業開採許可證的審查和頒發,以迅速推動相關企業在國際水域的採礦活動。這就意味着,美國將通過繞過聯合國支持的國際海底管理局(ISA)程序的方式,實現深海礦產的開採許可。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美方行政令涉及不屬於國家管轄範圍的國際海底區域。任何國家都不應該繞開國際海底管理局和國際法,擅自授權開展國際海底資源的勘探和開發活動,損害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美國此舉明顯衝擊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爲核心的國際海洋法體系,嚴重違反了公約所確立的“人類共同繼承財產”原則。UNCLOS規定,國際海底及其礦產屬於“人類共同繼承財產”,並確立ISA作爲統一管理和授權機構。然而,美國至今未批准該公約,此次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國內法律繞開UNCLOS下的國際義務,公然挑戰長期以來的國際共識和法治原則。對此,ISA秘書長萊蒂西亞·卡瓦略明確指出,“區域”資源屬於全人類共同財富,任何繞過ISA的單邊行動均違反國際法,同時警告美方此舉將導致全球海洋治理混亂。此外,衆多ISA成員也公開批評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動,指出此舉破壞了數十年構建的國際海洋治理成果,並可能引發其他國家效仿,導致國際海洋秩序混亂。從地緣政治層面來看,美國此次推進深海採礦具有明顯的地緣戰略目的。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獲取深海鎳、鈷等關鍵礦產,減少對中國稀土及其他戰略礦產的依賴,增強本國供應鏈安全。美國政府已經明確將海底礦產視作戰略資源儲備,以防範未來中美衝突可能帶來的供應鏈風險。另一方面,美國將中國視爲深海採礦的競爭對手,藉機推動自身的供應鏈重組和戰略自主。這種戰略競爭的動向表明,中美博弈的範圍已擴大至深海資源領域,美國試圖在海洋領域搶佔新優勢的舉動,很可能加劇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並對地區和全球戰略格局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從全球環境治理層面來看,美國此次單邊行爲也同全球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共識背道而馳。當前,國際社會普遍對深海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表示擔憂,26個國家以及多個國際組織、企業等已公開呼籲暫停深海採礦活動,主張在缺乏完善科學評估的情況下,不應貿然開展商業性開採,以防止海洋生態系統遭受不可逆損害。可以說,此次美方的單邊主義行爲嚴重破壞了國際海洋秩序,國際社會應積極尋求破解之道。在外交層面,可推動聯合國大會、ISA等多邊場合形成國際共識,通過聯合聲明或決議對美國施加外交壓力。同時,加強與歐盟、發展中國家和太平洋島國的合作,以形成一定的國際輿論壓力。在法律與環境合作層面,可善用國際法律機制評估並質疑美方行爲的合法性,如提請國際法院或向國際海洋法法庭提出諮詢意見。在環境議題上,國際環保組織與科研機構可以開展獨立深海生態研究,積累科學證據,強調未經充分環境評估的深海採礦風險。同時,推動沿海國家的合作,共同監測採礦區域生態狀況。在治理機制改革層面,鑑於美國的單邊舉措已構成現實威脅,ISA需儘快完成“採礦法典”等國際規則的制定,建立更加嚴格和透明的環境評估與監管標準。同時,提高全球南方國家在ISA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力,以確保國際深海資源治理的公平和正義。如果美國進一步採取實質性的單邊開採行動,也可考慮UNCLOS締約方聯合發佈官方聲明,明確拒絕承認任何非法開採深海礦產的合法性,並推動建立有效的國際監督機制,防止非法礦產進入國際貿易流通。此外,相關國家可開展聯合環境監測,一旦發現生態損害,應根據UNCLOS條款依法追責。綜合來看,美國的深海採礦行政令已超越單純的政策宣示,直接構成對海洋生態環境和國際海洋秩序的威脅。這促使其他國家以更加務實、高效的方式,積極進行迴應。長期以來,中國始終維護以UNCLOS爲核心的國際海洋法治框架,強調國際海底資源屬於“人類共同繼承財產”,明確反對任何單邊深海採礦行爲。因此,中國既要維護自身的戰略利益,同時也要堅定支持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多邊機制,通過負責任的行動,引導全球海洋治理朝着更加公平、透明和可持續的方向邁進。(作者是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