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免費”政策後,幼兒園質量如何保障?教育部迴應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明確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的保育教育費。

很多家長關心實施“免費”政策後,幼兒園質量如何保障?實施免保育教育費政策的同時,在加強幼兒園監督管理、提升辦園質量方面有什麼舉措?

8月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教育部財務司司長劉玉光回答了上述問題。劉玉光表示,根據《學前教育法》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要求,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將持續從五個方面發力,進一步推動各地規範辦園行爲、提升辦園質量。

具體來說,一是健全協調機制。明確部門分工,結合地方實際完善工作機制,形成支持當地學前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合力。

二是規範辦園行爲。國家對幼兒園教職工的資質和配備、經費投入、收費行爲、安全防護、衛生保健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將推動各地各幼兒園結合實際細化制度措施,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條件,把好“入口關”;嚴格規範日常辦園行爲,守好“安全關”。

三是提高保教質量。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實施保育教育活動,深化幼兒園教育教研改革,落實好以遊戲爲基礎的豐富的教育環境,激發幼兒主動探究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孩子們在遊戲和生活中快樂成長。

四是壓實監管責任。強化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嚴格源頭監管,嚴格把握幼兒園設立條件,加強幼兒園辦學資質審覈;加強過程監管,通過動態監管、信息備案、公開公示的方式,守牢規範辦園的底線和師生安全的紅線。

五是強化督導評估。推進國家層面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優化督導評估程序,加大督導力度,推動學前教育從“幼有所育”向“幼有優育”邁進。

劉玉光還提到,很多研究都表明,學前教育爲人一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辦好學前教育,關係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方向,擴資源、調結構、建機制、提質量,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學前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2024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已經達92%,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今年6月1日,《學前教育法》正式頒佈實施,標誌着學前教育進入“有專門法可依”的新階段,爲廣大適齡幼兒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權益,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