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擴大社會保險補貼範圍⋯⋯事關穩就業,國辦重磅發文!
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外發布,從7個方面提出政策舉措,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通知》明確,擴大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支持範圍、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力度、實施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擴大社會保險補貼範圍、加力落實一次性擴崗補助、加大以工代賑實施力度等政策舉措。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穩企業是穩就業的基礎,企業好了,就業才能穩定;穩市場是穩企業的前提,企業有了市場和需求,才能得到穩步發展,纔有能力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崗位;穩預期則能爲企業提供信心,有了信心,投資、消費就能夠拉動,就業崗位就能夠增加。
盤和林:就業是經濟循環的樞紐
《通知》提出,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力度,上年末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餘備付期限在1年以上的統籌地區,可對相關企業提高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其中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不超過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最高提至不超過90%,大型企業返還比例由不超過30%最高提至不超過50%,政策執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此外,相關企業生產經營確有困難的,可按規定申請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在激勵企業擴崗吸納就業方面,《通知》也明確多項補貼。
例如,對吸納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就業,與其簽訂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爲其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3個月以上的企業和社會組織,按照每人不超過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執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重點行業領域的中小微企業與重點羣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爲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的,按照個人繳費額的25%給予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期限爲1年。補貼由企業申請,申請期限至2025年12月底。企業領取補貼後,要儘快發放給符合條件的勞動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房連泉在接受每經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穩企業是基礎,企業是創造就業崗位的微觀主體,如果企業經營不善,就會直接影響就業的吸納。
盤和林指出,穩就業是中國經濟的核心,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就業是經濟循環的樞紐,穩就業促進收入增長,拉動消費,形成“就業—收入—消費”的良性循環。其二,就業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就業可以減少社會矛盾。其三,就業是政策效果的晴雨表,就業數據是衡量經濟政策成效的關鍵指標。就業指標本身也能夠爲老百姓增強消費和投資的信心。
房連泉:要使勞動者的技能與崗位需求相匹配
在加大重點羣體培訓力度方面,《通知》提出,要積極發佈職業技能培訓需求指導目錄、培訓機構目錄,結合培訓意願、市場需求、技能基礎等,分類提供家政托育、新興技術、智能製造等不同領域職業技能培訓,並按規定給予差異化職業培訓補貼。
房連泉表示,當前就業市場的特點之一是結構性矛盾。一方面,有些工作崗位無人問津;另一方面,部分求職者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需要加強技能培訓,使勞動者的技能與崗位需求相匹配。培訓的方向要與能夠創造就業崗位、解決實際就業困難的行業緊密結合,從而有效解決就業問題。
此外,還應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的建設,提升信息服務水平,以更好地促進就業市場的供需對接。
盤和林認爲,爲提升相關服務的精準度和有效性,首先,應加強企業用工指導,消除就業信息不對稱現象,政府要通過網絡技術和設置服務專員的方式,將就業的供需信息連接起來。
其次,要加強就業崗位投放,政府、國企要做好帶頭作用,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再次,要在培訓上下功夫,高校需要改革,要根據市場需求培養人才。同時,積極推動職業培訓,可以考慮政府主導推出公開課,培訓就業技能。
最後,要積極促進新經濟發展,一方面,通過數字化賦能來提高就業市場匹配效率,另一方面,通過新經濟創造就業的方式提高社會勞動力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