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齊平專欄》中美世紀大交易2.0
對當前的中國而言,臺灣問題不解決就是巨大的戰略包袱,反之,如果解決了,就是巨大的戰略紅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9月19日,中美兩國元首通了電話,原本混沌的形勢出現明朗,一場大國之間的世紀大交易,正在緩緩揭開序幕。
從今年5月開始,中美雙方已在歐洲不同地點進行了四輪經貿談判,談判議題從關稅、科技、稀土到TikTok,相當廣泛,但這些「外圍」議題基本上都是圍繞着一個「核心」議題在打轉,核心議題是臺灣、臺海,或更廣泛一點,是第一島鏈或西太。
爲了最終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的「川習峰會」上取得有利形勢,雙方都做足了鋪墊,美方透過AIT釋出臺灣定位未定論,但同時又先後取消了臺灣國防部長與美國國防部政次的會晤,及臺灣領導人的過境美國紐約,川普還拒絕批准與4億美元對臺軍援;中國大陸一方,則從去年9月試射東風-31AG洲際導彈、11月珠海航展、12月兩款六代機試飛,再到今年九三大閱兵,完全一反長期的低調轉爲高調的亮劍,對美釋放出要實現兩岸統一的強烈信息。
臺灣問題,打從上世紀1970年代初中美接觸開始,到1979年1月1日雙方正式建交爲止,一直是談判的核心議題。美方在戰略上亟欲拉攏中國聯合對蘇,不得不在臺灣問題上做出退讓:斷交、廢約、撤軍;中國一方則因實力不夠,只能爭取到美方默認一個模糊的一中政策。換言之,最後雙方相互妥協的結果是:美方仍實質控制檯灣,中方則名義擁有臺灣,成交!這集是在上個世紀的中美大交易1.0。
大交易1.0所以成交,是取決於當時中美雙方的綜合國力、全球戰略形勢,和中美各自在臺灣問題上的企圖決心。從1979到2025年,時移勢易,近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三大方面無疑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綜合國力早已從上世紀1970年代的美強中弱,演變成了現在的旗鼓相當,雙方在西太的軍事實力甚至已出現了反轉;在全球戰略形勢方面,因俄烏戰爭等各種原因,美國欲聯俄抗中而不可得,甚至還有中俄背靠背聯手對美之趨勢,美國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將戰略重心置於美國本土與西半球,因此與中俄兩國同時保持戰略妥協,應是美國當前最好的選擇。
至於在臺灣問題上的企圖決心,當然也已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美國一方誠如美國智庫卡瓦納在他3月發表的〈Taiwan Fixation〉一文所指,臺灣已是美國的戰略負擔而非戰略伙伴,甚至認爲美國在中國大陸武統臺灣時,不應直接軍事介入;大陸一方,當然也早已不同於上世紀毛、鄧時代的「可以等」,習近平2013年上任之初就說過「臺灣問題總不能一代一代拖下去。」更何況對當前的中國而言,臺灣問題不解決就是巨大的戰略包袱,反之,如果解決了,就是巨大的戰略紅利。
回到川普一方,他一心追求「讓美國再次偉大」,但現實是,與中國惡鬥纏鬥下去,就很難實現這個目標,特別是當臺灣一如卡瓦納所言已成了美國的戰略負擔之後,那何不如與中國來個全盤大交易,談不上損失,卻能斬獲大利。再說,爭取一個諾貝爾和平獎一直也是川普心中的大願,俄烏、以巴看來都不必想了,中美合作實現兩岸和平統一,這個獎倒是大有希望。
果如是,那就是中美世紀大交易2.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