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齊平專欄》世界牌局 只剩中美兩家

新世紀全球霸權之爭,美國面對來自中國的強大挑戰。(達志影像)

2月16日,即將卸任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霍伊斯根在聽了美國副總統範斯一場痛批歐洲的演講後,不禁淚灑當場。他的失態,折射的是歐洲的失落與潰決,因爲歐洲在美國心目中已無足輕重了。

一場俄烏戰爭,打了3年,影響的絕不只是俄烏雙方,也影響到了美歐,甚至是包括了中國在內的全球權力格局。

全球權力遊戲猶如一場牌局,有實力的輪流上,實力差的上不了牌桌,但勉強還可以就在桌邊看,實力再差或沒實力的就滾到一邊去。但實力會有消長變化,一切變化就反映在全球權力格局的演變上。

1945年二戰結束,全球打得稀巴爛,只有5個贏家,全球權力格局就是剛成立的聯合國安理會擁有1票否決權的五常。未久,日、德兩個戰敗國從廢墟中站了起來,進不了五常,就和其他5大工業強國在1970年代組成G7(美、英、德、法、義、加、日),整個1970、1980年代,就是以美國爲首、6國隨從,G7號令天下的時代。

1991年冷戰結束,蘇聯解體,西方爲籠絡俄羅斯,在G7桌上空出一位讓俄國上坐,號稱G8;但有重要議題時,俄不能上桌,所以俄是二等成員,故稱G7+1。

進入新世紀之後,美國霸權因911事件、兩場反恐戰爭顯露疲態;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不但走出了近代歷史發展的低潮,而且崛起勢頭強勁。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爆發,G7已束手無策,不得不成立一個有中國在內的G20來解圍。

隨着中國繼續強勢崛起,除了G20,一個又一個以中國爲實質核心的如金磚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紛紛成立,並一再擴員,顯示了新興國家陣營vs.發達國家陣營形勢的長消,被形容爲「東昇西降」。但這個以東vs.西作爲相對比較的全球權力格局,正在隨着時間,特別是一場3年的俄烏戰爭之後出現了變化。

俄烏戰爭3年,時間不長,但反映在全球權力格局的變化上卻是值得關注的:歐洲是明顯下去了,下得連美國都公開不甩她了;俄羅斯表面看有得有失,但關鍵是跟原本還在伯仲之間的中國比,無論軍事、航天、科技等都已落後了一大截。整個西方,只剩下美國了;甚至美國跟中國比,看來也愈來愈吃力了。

先撇開地緣上在西太平洋明顯的已是中長美消不談,在新世紀全球霸權之爭的幾乎每一個關鍵領域,美國都已面對着來自中國的強大挑戰。

GDP中國老二緊追美國老大,以購買力評價計則已超過老美;製造業總產值早已超過美國,是美國的3倍;航天競爭,中國後發先至,登陸月球背面,還爲老舊衛星添油延壽;5G領先全球,美國打壓無果;航母中國急起直追,電磁彈射已超越美國;6代機美國叫停,中國兩款首飛,已一騎絕塵;AI人工智慧,美國原本領先之勢正被中國緊咬追近;國際空間站中國正在取代美國之中…。

必須看到,無論登月、5G、航母,還是6代機、空間站、AI等等,都只是中國與美國的PK,原本一衆所謂大國都望塵莫及,只有看尾燈的份兒了。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形勢再也明朗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