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雙普會」教兩岸的事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將在阿拉斯加州會面。(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將於15日在阿拉斯加州會面,這場會面對於瞭解川普性格、臺美關係乃至兩岸關係都有深遠影響,「雙普會」看似與臺灣遙遠,實際影響卻不可輕忽。
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滿3年半,15日的雙普會至少有以下三點意義:
一是普丁未談已贏。身爲被國際社會譴責的侵略者,普丁如今華麗轉身,這位被國際刑事法院發出逮捕令的領導人,竟然可以自由進出全球頭號強國美國,代表國際社會的圍堵只是空包彈。諷刺的是,美國至今未加入國際刑事法院,該法院的多位法官還因調查以色列等理由,遭到川普制裁。
二是人權觀念的差異。川普上臺後,斡旋非洲、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多地的戰火,他厭惡戰爭,對他來說,生存權高於一切,沒有生命,一切免談;但對於美國進步派而言,不自由,毋寧死。如同他要求美國大學入學不應優待黑人,而是迴歸成績見真章,其實川普做的,不過是迴歸現實。
三是誰的戰爭。蓋洛普7月初所做的民調顯示,約7成烏克蘭受訪者認爲,基輔應儘快尋求談判達成協議。如今似乎是烏克蘭人民想終戰,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不想放棄。明眼人皆知,烏克蘭不可能勝利,受害的終究是流離失所的烏克蘭人民。
臺灣當然不是烏克蘭,俄羅斯的侵略絕對必須譴責,但看看即將踏上美國領土的普丁,歐美領導人滿嘴自由與民主,但實際國際政治又是一回事。對臺灣主政者而言,和平是不能動搖的信念,避戰是不可撼動的天條,這纔是2300萬人民生命的最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