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十五五藏兩岸密碼
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20日起於北京登場,核心議題之一是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稿。(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共四中全會於23日閉幕,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畫(簡稱「十五五」規畫)的建議稿,明年大陸全國人大將審議,十五五規畫看似爲大陸內部發展規畫,其實與兩岸關係密不可分,只想着不挑釁、持續維持現狀,恐難以爲繼。
「十五五」是中國在邁向「現代化強國」目標中承上啓下的關鍵階段,尤其是在全球經貿環境愈趨複雜、中美競爭深化、內部消費疲軟與產能過剩等挑戰下,該規畫除強調「高質量發展」外,政策重點聚焦於「科技自主」、「內需擴張」、「碳中和進程」與「社會保障體系」等面向。
「十五五」從2026到2030年,這個數字暗藏兩岸密碼,首先2030年臨近2032年,中共將舉行22大,習近平也接班20年;正好2032這一年,也要選出中華民國新一任的總統。
習近平在上臺之初說的很清楚,2049年要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潛臺詞是中國完全統一,2035年是兩個一百年的中間點,屆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時中國經濟上人均GDP應可超過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因此,到2030年,北京當局不可能坐視兩岸關係毫無進展。
廈門新翔安國際機場將於2026年啓用營運、廈金大橋(廈門段)也預計在2026年完工,都是「十五五」的第一年,大陸單方面對臺作爲日益增加,臺灣已無逃避的空間,應該儘快找尋臺澎金馬新共識,先表態臺灣人就是中國人,讓大陸沒有動武的理由,然後兩岸在「十五五」期間就臺海長治久安方案談判,讓人民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