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規劃將「史無前例」重視兩岸 張五嶽:未來數月是交流機遇期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陳冠宇/臺北報導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臺灣光復80週年大會」甫在北京落幕,兩岸關係走向受矚。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認爲,明年出爐的「十五五」規劃,將「史無前例」地重視兩岸關係,在此之前的幾個月,將是兩岸推動民間交流與社會交流的機遇期。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今(27)日舉行「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張五嶽於會議上分析四中全會之後的中共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

對於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近日在「紀念臺灣光復80週年大會」上罕見提到「統一好處」等內容,張五嶽認爲,顯然北京在涉臺議題上做了很多「近乎革命性的變革」。

此外,儘管四中全會會議公報中涉臺論述僅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兩句,但是張五嶽強調,明年3月大陸全國人大將拍板「十五五」規劃中的兩岸專章,「一定是史無前例的重視,一定是賦予史無前例的比重」。

張五嶽指出,十五五規劃時期爲2026至2030年,這對中國式現代化、對兩岸關係的推進都是關鍵性的時刻,因此很難想像十五五規劃的兩岸專章部分,不會在反獨、促融促統上,提出一些大陸操之在己且具體的步驟與方法。

從這個角度來看,張五嶽表示,很清楚可以感受到北京的對臺政策,更多不是隻停留在口頭上的宣示,也不只寄望於單邊的立法與作爲,而是會利用國際場域、兩岸雙邊,甚至嘗試着落實到臺灣內部來,臺灣對此需要因應。

張五嶽認爲,明年臺灣有九合一選舉,美國也有期中選舉,因此從現在到明年大陸通過十五五規劃之間,將是兩岸關係推動民間交流、社會交流的機遇期。至於兩岸執政者是否願意運用這個機遇期,就取決於他們的智慧。

不過張五嶽提到,北京始終宣稱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可是在兩岸關係具體的推進當中,如人員互動、社會交流等問題,大陸方面似乎都取決於臺灣執政者的態度與因應。因此他拋出問題:北京在未來幾個月當中,能否有新思維與新作爲?同時,臺灣如何避免敵意螺旋加深?

張五嶽最後表示,社會人員各式各樣的接觸與交流,仍然是兩岸關係的機會之窗,不應讓它成爲兩岸關係的池魚之殃。

▼「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圖/記者陳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