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全民退貨賴政府
立委牛煦庭認爲罷免更應該辯論,邀請罷免他的領銜人陳曉煒共同舉辦公開的辯論會,在所有選民的面前,把爭議說清楚。(摘自牛煦庭臉書)
民進黨發起的大罷免,讓罷團成了政治鬥爭工具,遠離了原本應有的公民監督精神,失去正當性。最明顯的例證是國民黨立委牛煦庭喊出公開辯論,挑戰桃園罷免團體的指控,卻遭領銜人陳曉煒一句「退貨需要辯論嗎?」輕率帶過,不僅凸顯罷團對論述的逃避,更印證大罷免是假公民運動。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率先喊出大罷免,背後隱藏的政治算計就是藉由操弄仇恨動員,卸責施政失能。爲達到翻轉國會席次的目標,民進黨黨公職從賴總統以降完全不演了,且赤裸裸利用檢調搜索國民黨各地黨部,再由側翼配合煽風點火,搞得國無寧日。
一路捱打的國民黨,終於有年輕世代正面迎戰,要求公開辯論,罷團竟立即龜縮,證明罷團無力提出具體論述,只會以口號代替論證,掩蓋其政治動機,這已非理性公民行動,而是帶有報復性的政治操作,凸顯大罷免的荒謬!
這也是爲何向來溫和的臺中市長盧秀燕終於站上第一線表達不滿,公開譴責執政黨動用國家司法打壓罷免領銜人,讓人質疑其「打詐不力、打人夠快」的荒謬施政;臺北市長蔣萬安也指出,內閣不應以如何推動大罷免爲考量,而是應以應對國內外所面對的各項挑戰爲最優先考量。
罷免原本是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設計初衷是防止民代怠忽職守、違法失職,一旦成爲統治者報復與剷除異己的工具,不但讓國會監督功能喪失,更會重創民主制度。「退貨不需辯論」的說法,只是罷團在合理化大罷免、不敢接受公評,賴政府若不懸崖勒馬,終將「被全民退貨」,畢竟選民的眼睛還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