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學術封鎖 教長搶當反中急先鋒(郭一鳴)
教育部長鄭英耀宣佈,禁止臺灣大專校院與大陸的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北京華文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且學歷不再獲採認。(李侑珊攝)
在民進黨點燃全臺大罷免烽火之際,教育部長鄭英耀突然宣佈,禁止臺灣大專校院與大陸的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北京華文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且學歷不再獲採認。此舉不僅加劇兩岸對立,更會限縮學生的學習與研究機會,原本應加強跨國學術交流的教育部,部長竟搶當反中急先鋒,將學術自由徹底政治化。
鄭英耀表示,上述3所大學隸屬於中國統戰部,臺灣的高中生如果要讀這些學校,這是學生的權利,但教育部未來不會採認其學歷。這話聽起來頗有既視感,新冠疫情嚴峻時,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宣佈禁止「小明」(陸配子女)返臺,指「自己選擇的國籍,自己承擔」。這在在印證民進黨政府反中無極限,人權與教育都可以犧牲。
鄭英耀更端出棍棒,警告各大學如違反禁止交流的規定,將課責扣減獎補助款。獎補助款是各大專校院提升教學品質的主要財源,更是私立大學更新軟硬體教學設施最重要的經費,教長無視學術自由是高教不可侵犯的領域,粗糙的用錢鎖喉,逼各大專院校做政治表態、只能迎合執政黨的抗中保臺政策,學術界恐怕敢怒不敢言。
賴清德就職總統近10個月,施政一事無成,對外面對國際驟變情勢不知無措,只能高舉抗中保臺大旗、一味迎合美國總統川普的需索;對內則激化政黨惡鬥,爲求國會席次翻盤發動大罷免,不斷製造仇恨、撕裂社會。顯然,賴清德深信2026縣市長選戰及2028競選連任總統,「抗中保臺」仍是民進黨的王牌。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賴清德就職即拋出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反中旗幟鮮明,因此各部會的施政思維就是阻絕兩岸交流。例如觀光業是臺灣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開放陸客來臺觀光至關重要,但陸委會最近想方設法駁回大陸觀光踩線團來臺,並附加「經小兩會討論」的條件,增加兩岸觀光交流的嚴重阻礙,擺明逢中必反。
至於扮演推廣兩岸文化交流重要角色的中華文化總會,近日也跟進反中步調改選執行委員,把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拉下馬,改由抗中保臺大將曹興誠上榜,顯見文總已淪爲民進黨推動政治宣傳與反中操作的工具。也難怪領銜罷免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的曹興誠,被名嘴踢爆與大陸嫩三的婚外情時,第一時間的迴應竟是「大罷免一定會成功」。
從官方組織到民間團體,處處可見抗中保臺的陰影,大氛圍影響所及,連原本應是多元、自由思想的大學校園民主也被政治劫持。臺大社科院學生會長只因去年接待大陸高校師生訪團就遭罷免,綠營側翼一致叫好,立委王定宇也附和,把學生自治活動定義爲「成功罷免第一響」,激化年輕世代的政治對立。
邀請陸生訪問團來臺的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有感而發指出,臺大社科院學生會長罷免事件是政治勢力滲透校園,將推動兩岸交流的人士視爲意識形態鬥爭的靶子。可嘆的是,如今連教育部長都站上抗中保臺第一線,不惜摧毀臺灣與大陸的學術橋樑,這一連串民進黨無限上綱的反中政策,最終毀掉的將是臺灣的未來!
(作者爲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