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藍營反罷免 民生戰略漸奏效(鈕則勳)
立院三讀通過「普發現金1萬元」。(圖/本報系資料照)
立院三讀通過國民黨團所提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草案」,納入其力推的「普發現金1萬元」,僅刪除撥補臺電1000億,行政院所提的其他項目均保留,總經額提升至5450億 ; 其間關於普發部分,國民黨團並以南韓7月21日、新加坡8月6日將開始普發現金爲依據來凸顯正當性,但民進黨團對此仍持反對態度,並指其侵害財政紀律,尊重行政院提覆議或釋憲。在罷免投票前,朝野又因普發現金拉高對峙的態勢,而此攻防焦點藍綠亦各有盤算,然誰能在現金攻防中佔上風,脈絡已漸清晰。
就藍營來說,之所以堅持普發現金一萬元並強勢推動,確有利基。第一,國民黨日前就以民生議題作爲反罷主軸戰略,普發現金作爲重要戰術,當能呼應主軸;第二,藍營也想搭配之前通過的「還假於民」來強化藍營顧民生的印記,並對比建構民進黨拚政治、搞鬥爭的負面形象;第三,藉民生戰場反守爲攻,強化主場優勢,讓民進黨被動因應,若綠營透過覆議或釋憲來反制,藍營更可順手操作,貼民進黨「不顧民生疾苦」的標籤,綠營若不反制,藍營便可將普發做爲政績,呼籲中間選民出來投不同意罷免票。
以綠營來看,就算藍營在普發現金上似乎佔上風,也未必沒有反操作的空間。畢竟綠營反對普發亦建構其論述,即「需要舉債纔有辦法支應,債留子孫實屬不當,將會擴大國家財政負擔」,仍能對其支持者及中間選民表明立場,和藍營論述分庭抗禮 ; 而若真如黨團所言,行政院對此提覆議或釋憲,只要給在野扣個不顧財政、想收買不同意罷免票的帽子,仍能反手操作爲罷免進行添柴加薪。
只是針對臺電1000億未獲撥補,政院則表示「臺電未獲撥補、財務狀況不佳,電價審議委員會可能決議調漲電價,勢必將對民生產業帶來更多衝擊」,這段論述或有雙面刃的效果 ; 風險在於藍營仍可操作政府又在恐嚇羣衆電價可能調漲,物價可能連動,此絕非負責任政府所應爲,況且政院論述會否有對審議委員下「指導棋」之嫌?但對綠營之利基卻是其可將電價若真調漲的始作俑者甩鍋給藍白,指稱是其不願撥補臺電而導致此結果,預料綠營仍會聚焦電價議題來與藍軍攻防,來試圖抵銷普發一萬元的效果。
但近期對藍營仍有一機會,便是美對臺關稅仍未公佈,只要高於15%,藍營反罷的底氣便會更足,一方面是特別條例通過包含對經濟社會支持等方案內容,綠營無法批在野不顧經濟民生,另方面政府對美談判立場是以擴大投資採購爲基調的順從策略,況且臺積電也要赴美投資設廠,臺灣關稅若連越南46%調降成20%的降幅比例都差,藍營更能加碼批評高關稅對內部產業與經濟的衝擊,政府談判不力,並進一步提出方案,同時結合4月時已啓動的縣市治理平臺「拚經濟、救產業」的軸線,方能強化民生戰略的縱深,險中求勝。
(作者爲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