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520內閣改組?綠營一切爲罷免(鈕則勳 )
卓內閣中,爭議閣員若下臺,將衝擊藍營反罷策略。(本報資料照片)
外傳5月20日後、罷免投票前,賴總統將進行內閣改組,閣揆卓榮泰不動,但將起用論述強的閣員,轉型爲「戰鬥型內閣」,迎戰罷免投票及立委補選,而首波換血的重點包括衛福部長邱泰源、經濟部長郭智輝等5位。針對此傳言,除行政院否認外,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稱是子虛烏有,賴系子弟兵、立委林俊憲也說,內閣改組不可能。
民衆黨主席黃國昌則指出,卓榮泰該知所進退;臺北市長蔣萬安則希望內閣能「以民生爲主、蒼生爲念」。內閣會否改組?改組對綠營有何利多?若不改組,賴總統就職週年還可能有哪些政治操作?藍營要如何因應?引發關注。
首先,若內閣改組,換下被在野黨強攻的閣員,讓論述能力強、形象更好的人選上位,拚出政績,當然有利大罷免推動。畢竟就綠營來說,就算川普關稅大刀的燃眉之急未解,「萬事莫如罷免急」仍主導綠營政治議程,只要內閣戰力強化,行政權更有輾壓藍白現今主導立法權的機會,特別是在檢調接連搜索國民黨地方黨部疑涉「幽靈連署」的行動中,不僅震懾藍營反制力道,更抵消了在野426集會凝聚的氣勢,加上藍營不敢以「倒閣」反守爲攻,更讓綠營內閣鋪排助力大罷免更遊刃有餘。
其次,倘財經內閣走馬換將,也能凸顯政府因應川普關稅衝擊,擺開陣勢要拚經濟的意象。畢竟以罷免來說,罷藍委或有30席可能通過二階連署,綠營主場優勢明顯,當然可以騰出手來藉財經內閣改組形塑救產業的印象。況且財經內閣改組,只要臺美關稅談判有進展,除可替綠營助威、做出政績外,更能影響中間選民的認知,限制藍營操作「獨裁牌」訴求反制大罷免的效果。既有一定利基,即便行政院及綠委接連否認,當然不用盡信。
就算內閣不改組,賴清德在520還可能祭出其他方式以凸顯主場優勢,進逼在野黨。如在執政1週年文稿中針對敵意螺旋上升的兩岸關係持續操弄,特別是在美國政府開啓關稅戰、川普沉溺在各國疲於因應且多向其示好的喜悅中,而無暇緊盯兩岸情勢的當下,賴藉言行操作戰爭邊緣策略,造成一些美國不願看到的既成事實,將美方硬拖入其不願涉入的賽局中,以維持主動並期待成就以小搏大的戰果,拉高對內治理的強度,當然有其可能。
針對綠營520前後可能進行的戰術,藍營除得針對可能的情勢進行預判及反制外,以民生及政治雙軸進行制衡更屬迫切。以前者來說,萊豬叩關與匯率緊扣民衆生計,藍委必得強化監督。就後者而言,倘若有近30席藍委二階連署通過,已接近區域全面改選,破釜沉舟推動「倒閣」不讓綠委場外納涼,也應是選項。
最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信誓旦旦要「倒賴」,是否動員基層由下而上發動公投,要求立法院修憲將罷免總統權力賦予人民,來強化「倒賴」的可信度,或許也是藍營應考慮的選項。總之,在綠營陣法多變的當下,藍營若無法上緊發條,則前途堪慮。(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