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脣亡齒寒 藍白峰會強化合作(鈕則勳)

國民黨、民衆黨22日將辦在野領袖峰會。(合成圖/中時資料照)

以「把民主還給臺灣」爲主軸的在野峰會22日將登場,外界關注國民黨及民衆黨兩黨主席可能達成的合作,包括聯手倒閣與26日凱道活動等對國內政局的影響。在兩黨對司法與賴總統高度不滿下,柯文哲持續被羈押,藍營的罷綠連署接連被檢調約談,在野脣亡齒寒,勢必得強化合作。

臺北市長蔣萬安提出倒閣,雖強化藍營的議題設定,但倒閣後若重選對民衆黨卻有高風險,藍白如果無法在此議題上找到平衡點,就算26日齊上凱道,要對綠營產生震懾效果仍有懸念。

對於倒閣,民衆黨最在乎的應是能否守住立法院的8席,倘倒閣後賴清德解散國會重選,少了柯文哲能量的加持,民衆黨要守住4席不分區立委可能都有困難,國民黨要如何釋出誘因確實燒腦。

第一個可能的訴求是「多數黨組閣」,雖總統仍有最後的閣揆提名權,但只要重選藍白能將席次拉高,賴面臨來自民間極大的壓力,多數黨組閣未必全無機會。第二,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或也可與民衆黨協商,釋出1、2席安全名單給白營。第三,掛勾2026年6都與縣市長選舉,不論是縣市長席次禮讓或議員總量管制,更是說服黃國昌合作的關鍵籌碼。

倘能說服民衆黨倒閣,藍營便有更強底氣爲26日的「戰獨裁站出來」凱道活動拉高聲勢。但若要拉高參與人數震懾民進黨仍有幾個前提條件。一,如何在未來幾日內拉高對民進黨執政的惡感,與對未來民主自由可能持續限縮的恐懼,讓支持者與中間選民覺得一定得站出來,這是當務之急。畢竟民進黨當然不會在這幾天繼續給國民黨「撿到槍」的機會,掌握主場的賴清德只要把議題轉到與川普政府談判的成功,就能抵銷在野動員的力道。

二,藍營6都與縣市長動員力道是第二個前提,26日是在野能否反守爲攻的關鍵戰役,參與人數是重要指標,人數破十萬,朝野便可能聲勢消長。現階段藍營反制的力道因司法壓制與蔣萬安提議倒閣已漸次拉高,但藍營要翻轉之前軟弱無力的刻板印象,必須展現破釜沉舟的決心,才能跳脫綠營主導的罷免氛圍。

三,藍營基本盤對現今主導黨內的「朱傅體制」未必埋單,而綠營罷免操作也對此軟土深掘,藍營高層要如何彌補此弱點,支持者也敲碗等着看。

只要藍營能克服動員的變數,加上白營強化還柯文哲公道的訴求,26日在野集結上凱道制衡執政黨的能量便可望拉高。倘藍白有默契在活動中宣佈倒閣,更能擴大造勢,但也需提防綠營操作「藍營倒抗中內閣」、「藍白內鬥扯臺灣後腿」等。藍白要深化合作仍得步步爲營。(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