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川普不想打仗 臺灣不必抗中(羅慶生)

川普想盡速結束俄烏戰爭,施壓普丁同意會面。圖爲川普與普丁2017年在APEC場邊交談。(資料照/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6日發佈命令,以進口俄羅斯石油的理由將印度關稅稅率由25%升到50%。7日他在白宮辦公室宣佈,將和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這兩個事件連在一起看,表示川普想盡速結束俄烏戰爭,施壓普丁同意會面。

川普拉高印度關稅讓印俄關係出現陰影,是在施壓普丁。川普同意普丁不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會,也顯示他的急迫感。事實上只要美俄談妥,烏克蘭想不接受也不容易。

問題是川普爲何那麼急切地想結束俄烏戰爭?這或許與川普面子有關,他選前曾表示,上任後能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遲遲不停戰有損他的威望。但更務實的看法是與關稅戰的大計劃有關。俄烏戰爭不斷消耗美國資源,川普忍不住了。

雖然沒有明言,但川普關稅戰的目的越來越清晰,是要「復興美國」。爲何說「復興」?因爲從財務的角度,川普接手的美國是個爛攤子。雖然家大業大,資產豐厚,卻入不敷出,必須靠借貸過日。這是典型沒落王國或沒落世家的特徵。沒落世家最擔心的是借不到錢,美國同樣如此。美債發行量越來越大,相對買家已經不足,如果賣不動,美國麻煩很大。

所以川普纔對全球徵收關稅,以充裕美國國庫。簡單粗暴的估計:2024年美國進口3.3兆美元,以平均20%稅率計算,可增加6600億美元收入。雖然這還不足以平衡美國財政,但對全球投資人來說,相對美國曆任總統對國債問題的「擺爛」,川普是唯一表現出「還債」誠意的總統。從近日美元回升、美股再創新高來看,金融市場肯定川普的關稅戰。

川普還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他對鋼、鋁、半導體徵收50%到100%的關稅,也是要重振美國製造業。《大而美法案》還對企業減稅,以提振投資意願。整體來說,「復興美國」的大計劃需要資金。美國財政已經窘迫,偏偏還有個俄烏戰爭正在消耗美國資源,當然是越快停戰越好。這是美國對外政策本質上的重大轉變,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很容易誤判。這次賴總統出訪過境紐約被川普拒絕,就是如此。

之前臺灣曾有「疑美論」,認爲美國有意將臺灣「烏克蘭化」,引誘中共對臺動武而陷入戰爭泥沼。之前或許如此,但川普將會不同。川普既要求俄、烏儘快停戰,就不會願意看到臺灣成爲另一個可能消耗美國資源的烏克蘭。一向「友臺」的共和黨國會議員對賴總統過境美國被拒,居然沒有發聲,即表示美國政治氣氛已經改變。

因此,賴政府有必要調整「備戰避戰」與「抗中保臺」的政策。川普要的是談判而不是嚇阻。只要有引發戰爭的可能,就會被他視爲是「復興美國」的絆腳石。賴政府要拋棄「臺灣是美國第一島鏈防衛基石」的自許,否則將會面臨更多的關稅懲罰。不可不慎。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