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重啓,帝科股份7億洽購原杜邦集團旗下光伏銀漿業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上海報道
一則曾備受關注的光伏銀漿同業整合計劃,時隔四年重新浮出水面。
5月23日,導電銀漿企業帝科股份(300842.SZ)公告,擬以6.96億元的對價,收購浙江索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索特”)60%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浙江索特控制原杜邦集團旗下Solamet®光伏銀漿業務,其股東主要由私募股權基金組成,出資人主要來自浙江國資。2021年,浙江索特(2021年收購時註冊名爲江蘇索特)完成杜邦Solamet®收購後,帝科股份曾嘗試以發行股份收購資產的方式併購浙江索特100%股權,並幫助標的完成曲線上市的目標。
然而,該計劃一度因併購雙方無法就收購細節達成一致意見而告終。
與四年前的收購計劃相比,此次帝科股份收購標的資產的對價更低,收購方式也由原先的結合發行股份改爲全部現金收購,並且由帝科股份實控人作出了業績補償承諾,其彰顯帝科股份在光伏行業調整之際,主動整合導電銀漿行業的決心。
整合行業“元老”
資料顯示,導電銀漿被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制造,特別是光伏、汽車等製造輔材領域。
2011年之前,全球導電銀漿業務爲杜邦、賀利氏等國際化工巨頭把持。直至2017年後,導電銀漿行業國產化興起,包括帝科股份在內的國內導電銀漿企業逐步獲得市場份額。但杜邦、賀利氏仍然依靠技術積澱,在高端產品導電輔材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2020年前後,全球經濟步入調整,杜邦集團在國內光伏企業的擠壓下,着力剝離Solamet®光伏銀漿在內的業務。隨後,帝科股份作爲中國導電銀漿頭部企業,開始嘗試通過收購兼併Solamet®的市場份額和專利技術等。
近年,特別是在光伏領域,由於銀漿用量較大的N型電池滲透率快速走高,導電銀漿“蛋糕”被逐步做大。而光伏行業整體的“以價換量”又令行業迎來難得的整合窗口期。
根據帝科股份公告,Solamet®深耕電子漿料行業四十餘載,是全球最早推動N型電池技術產業化探索與量產迭代升級的導電漿料供應商之一和先驅者,也是少數具備成熟的原材料性能機理、原材料製備與產品配方研究的廠商。
從1983年推出全球首款光伏導電漿料開始,到p-BSF、p-PERC、CIGS、n-PERT/TOPCon、IBC等一代又一代高效電池技術的產業化,光伏行業的技術迭代升級幾乎都離不開Solamet®業務的科技助力。
離開杜邦體系後,Solamet®仍然依靠自身研發能力迭代產品和服務,2023年在業內率先實現創新性激光載流子注入金屬化解決方案(LECO)的行業實踐與規模化量產,2024年推出了低固含高效TOPCon背銀產品,超低銀含銀包銅漿料技術,和銅粉抗氧化專利與技術知識,其超低溫固化銀漿在體電阻率、接觸電阻等表徵數據上行業領先。
公告還指出,目前,Solamet®業務正致力於 BC 電池、HJT 電池、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多種下一代光伏電池導電漿料的研發與量產實踐,並且在上述領域均形成了一定的技術領先性。
客戶方面,Solamet®主要合作方包括晶科能源、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橫店東磁、愛旭股份、元晶太陽能、韓華新能源等知名廠商。
更優方案護航收購
爲了給此次收購計劃護航,帝科股份以及公司實際控制人開出了更爲優惠的條件。
2021年,帝科股份首次公告收購計劃時給出浙江索特100%股權對價爲12.47億元。而此次浙江索特60%股權對價6.96億元,其摺合公司估值約爲11.6億元,較上輪收購價格更低。
與此同時,比之過去以發行股份收購資產方式推進收購,此次帝科股份以全部現金對價的方式給出對價,一定程度減少了審覈給收購計劃帶來的不確定性。
而爲推動收購計劃,帝科股份實際控制人之一史衛利對收購計劃進行業績承諾,約定目標公司於2025年度、2026年度及2027年度實現的經審計的淨利潤累計不低於人民幣28,700萬元。
而根據公告,標的資產浙江索特截至2024年資產總額24.36億元,財年營業收入35.5億元,2024年淨利潤較去年同期的-1256.03萬元扭虧,錄得盈利5091.13萬元。
不過,由於史衛利給出業績承諾,該收購計劃將構成關聯交易,方案需經實控人一致行動人外的股東審議通過方可實施。